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杭州千年古城長眠湖底復活

時間:2016-08-19 03:16:45來源:大公網

  圖:文淵獅城再現了當年的古城風貌/網絡圖片

  瓊樓玉宇、雕欄玉砌……在碧波盪漾的杭州千島湖湖底,有一座沉睡了半個多世紀的千年古城—被譽為中國「亞特蘭蒂斯」的獅城。今年6月,這座長眠50多載的古城「復活」了:總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的複製版「文淵獅城」在杭州淳安縣姜家鎮揭開神秘面紗。「文淵獅城」將部分水下古城的建築風格、樣式複製上岸,不僅再現了古城風貌,同時還復活了當時的手工藝、非遺項目、民俗民風、節慶文化等。/大公報記者 王莉

  穿過城門,走進「文淵獅城」,白牆黑瓦馬頭牆,典型的徽派建築映入眼簾。每一扇木質門上都掛着「水下古城東大街××號」或「水下古城北大街××號」的門牌,以示對歷史的尊敬。

  參與「文淵獅城」建設的汪永明表示,複製版抓住了建築風格、牌坊、牌匾和民俗風情這四個最重要的部分,生動表現了水下古城裏曾盛極一時的「新安文化」。據悉,水下古城的精髓都在「文淵獅城」體現出來,當年的如真照相館、順發玻璃公司等老獅城人耳熟能詳的老店都一一再現,甚至還在北大街再現了著名的節孝、功德、貞節等7座保留了原來的文字和風格的牌坊。

  八旬老人手繪地圖助還原

  「文淵獅城」能有如此高的「仿真度」,一位名叫餘年春的老人功不可沒。餘年春今年已經80歲,在古城生活了24年。年輕時,他在老淳安縣城一家旅館工作,接待南來北往的客人,有很多機會帶着外地人遊覽縣城,因此,老城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在他腦子裏扎下深根。老城入水後,他依舊難忘家鄉,於是嘗試着將老城在圖上還原。他歷時40年繪就的手繪地圖,再現了古城內的山川、河流、村落、街道,甚至一口水井。城內的街巷上,還密密麻麻標註着每一家的戶主名字及其後代姓名,引得不少原住民來認家。其中有一位特殊的尋訪者是台灣著名作家龍應台。

  「美君在台灣一住就是六十年……那新安江畔的故鄉嘛,一九五九年建水壩,整個古城沉入千島湖底。」龍應台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寫道,這裏的「美君」就是她的母親,老獅城人。

  為了讓母親能再看一眼水下的故鄉,2009年5月龍應台專門來到千島湖拜訪餘年春。據老人回憶,當手繪地圖展開在龍應台眼前時,她大呼「不可思議」,並稱之為淳安古城的「清明上河圖」。她問餘年春是否知道美君家的位置,餘年春很篤定的告訴她「上直街九十六號」,並在地圖上準確指出了具體的位置,上面還標註着美君父親的名字「應芳苟」。

  離開時,龍應台特地題了一篇字送給餘年春:「母親應冬英1949年倉皇離開古城淳安,從此不曾回鄉,兒時常聽她說新安江江水清澈,家鄉上直街人情淳美,難以忘懷……餘年春先生十餘年之間手繪淳安古圖,情深義重……遺憾母親不得同行。余先生所繪實為浙江文化之寶藏。」

  舊人訪新城感嘆連連

  在餘年春老人手繪地圖基礎上,曾經做過油漆匠的章應賢老人又用了10年時間對原地圖作了改進。章應賢說,他必須在自己有限的時間裏,把那些漸行漸遠的記憶刻畫下來,傳承下去。

  統計數據顯示,新安江水庫建設期間,當地共有動遷移民30.6萬人,「文淵獅城」的建成可以說是圓了30萬移民回家的夢。

  1958年,蔣天堯一家從獅城北大街十一號的家中遷出,他的兒子蔣建強回憶道,當年的獅城「非常漂亮、好看」,城中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而當如今已85歲高齡的王爺爺來到「文淵獅城」時,興奮不已,連連感嘆「就是這個樣子的,就是這個樣子的,我小時候就是在前面那個書院讀書的。真沒想到還能再看到啊!」

  現在在「文淵獅城」東大街上開了一家雜貨舖,李姓老闆說:「我奶奶家就是當年從獅城移民出來的。聽老人說,那時候我們家開了一家鐵皮舖,對面是一家永康五金店舖。古城淹掉的時候還沒有我呢,雖然從來沒有看到過老家的樣子,但這裏建好之後我就來開了這家店,也算是圓家裏老人一個回家的夢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