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與會專家27日在天津舉行的2016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中國從粗放發展到更注重可持續發展,中國經濟發展正逐步「去碳化」。
清華大學熱能系主任李政在論壇上指,能源使用所產生的溫室氣體佔全球排放總量三分之二。因此,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中,「去碳化」是核心。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張希良說,根據《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將於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屆時將有鋼鐵、電力等重點工業行業的7000多家企業納入全國碳市場,中國碳排放總量的45%-50%將得到有效控制。
張希良稱,經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中國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已經比2005年下降37%。而在2030年排放達峰後,中國還將對碳排放總量進行控制。
李政認為,地區發展不平衡是「去碳化」的難點,但同時也蘊含機遇。「世界上仍有約13億人口因為貧窮落後而無法使用現代能源。」李政說,對於這部分人口,可向其推廣低碳能源使用,避免走搞碳排放能源使用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