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蛟龍再潛馬里亞納深溝探寶

時間:2016-06-05 04:00:30來源:大公網

  6月2日,“向陽紅09”號工作母船搭載“蛟龍”號載人作業潛水器從福建廈門起航,前往北太平洋西方海床,即近關島之馬里亞納群島東方的馬里亞納海溝,開展2016年試驗性應用航次第二航段科考任務。大公報記者在“蛟龍號”研發單位、位於江蘇無錫的中船重工702研究所,以及廈門國際郵輪碼頭,近距離探訪這一搶佔中國海洋技術發展最前沿與制高點的深海“利器”。\大公報記者 馬浩亮

  6月1日,在剛從西北太平洋返抵廈門的“向陽紅09”號母船上,“蛟龍”號被固定在甲板上。就在5月29日,“蛟龍”號完成2016年試驗應用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務,歷時48天,航行6466海里,分別在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區和雅浦海溝下潛13次。

  創試驗應用階段最大深潛

  由中船重工702所牽頭研製的“蛟龍”號,是中國自主設計集成的載人深海潛水器。按照國家海洋局計劃,從2013年起,“蛟龍”號開展為期5年的試驗應用,並逐步過渡到業務化運營。

  跟隨“蛟龍”號出海的中船重工702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主任胡震介紹說,“蛟龍”號在第一航段表現比去年有了更好的進步,更穩定,最後5次基本是沒任何故障的下潛。在雅浦海溝作業期間,“蛟龍”號10天下潛5次,其中3次超過6000米,技術狀態穩定,最大下潛深度達到6796米。這是“蛟龍”號從2013年進入試驗應用階段以來最深一次下潛。

  在該航段下潛作業中,“蛟龍”號多次實現長距離、大落差航行,水下航行距離最長5公里、水下作業爬升高差最大1100米、單潛次最大地質樣品取樣重量達124公斤,創造了自“蛟龍”號下潛以來單潛次航行距離、作業高差及地質樣品取樣重量的最大紀錄。

  同時,“蛟龍”號獲得了大量海底生物、礦產樣品,以及海底視頻、照片和環境基線數據,充分驗證了“蛟龍”號在複雜海底地形和超深淵環境作業的系統功能。

  未來衝關萬米深海

  據胡震介紹,“蛟氏家族”很快就會“龍丁興旺”,並將分布在不同領域擔當重任,後續主要向兩方面發展。

  一方面是面對大量應用的3000米左右的潛水,如油氣勘探、資源開發,南海區域是以後的發展重點。另一方面是尖端的科考需要,如向11000米等更深海區域進軍。大量的將是為民用服務,包括科學考察、資源開發、救助打撈,或者是探險、電影拍攝、觀光旅遊等。

  702所副所長、總工程師顏開說,7000米級“蛟龍”號成功後,客觀上促使美國、日本等國加速了11000米級載人作業潛水器的研製進程。中國將在今年啟動萬米級潛水器的研製,向世界上最深的海域發起挑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