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光·影·道/「爛片」論/田 力

時間:2019-07-04 03:02:23來源:大公報

  文化人經常討論電影,好的電影大家都認同,沒有太大爭議,惟不好的電影言人人殊。尤其是「爛片」,爭議不絕。

  有一種說法是「爛片」很多,因觀眾選擇看「爛片」,所以永不能滅絕。換句話說,是市場決定了生產。真是這樣嗎?一般觀眾看電影的標準多考慮演員和題材,電影的藝術水平不在考慮之列;而內容和藝術水平正是文化人分辨好片與「爛片」的標準。就如選美,主辦當局強調的是「美貌」和「智慧」,大部分人只看「美貌」,主辦者基於種種理由較全面地考慮,於是有時會選出被稱「豬扒」的冠軍。主辦者沒有刻意選出「豬扒」,跟觀眾沒有刻意吹捧「爛片」的理由相近。

  多數文化人認為觀眾喜歡看「爛片」,是因為他們不懂分辨好片與「爛片」。這說法犯了一個嚴重的邏輯錯誤,因為觀眾不是只有「爛片」才捧場,觀眾也看文化人認為好的電影。例如早前的黎巴嫩電影《星仔打官司》(內地稱為《何以為家》),被文化界稱為佳作,在內地也收幾億票房。更值得注意的是,此片在香港受到冷落。即是說,不同地區觀眾的口味也不一樣。他們不理電影是好是壞,只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另一部揚威奧斯卡的《羅馬》,內地票房奇低,在香港卻相對不錯,反映觀眾水平沒有高低之分,但明顯口味不同。

  為了提高電影的水平,有意見認為要拍一些高質素電影,讓觀眾培養其藝術品味,以達至驅逐「爛片」的目標。這樣的做法基本上沒問題,但必須是觀眾喜歡的題材,最好加上受歡迎的演員。但如果有了以上兩個條件,觀眾已經「收貨」,在商言商,沒有太大誘因去提高藝術水平。當然,如果老是以題材和演員組合去欺騙觀眾,觀眾會不再受騙。香港的確有這樣的導演,觀眾已經不賣他帳,可是他重施故伎在內地市場拍了好幾部質素不佳,票房卻不錯的電影。無他,票房是成績表,有些影星已表明不拍那導演的電影,但那導演成績甚佳,其中一部幾乎集合大半香港明星,完成了一齣名副其實的「爛片」。

  從商業角度看,成功的「爛片」是商業片,因為起碼有商品的功能;不成功的「爛片」才真正的「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