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成語典故解讀/大筆如椽

時間:2021-11-30 04:27:53來源:大公报

  解釋:本義是指像椽一樣的大筆,比喻文章雄健有力,或氣勢宏大、較著名的文章或作家。作謂語,用於誇讚別人的文筆。

  出處: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

《晉書.王珣傳》

字詞解釋:

  椽:放在檁子上架着屋頂的木條。

典故:

  東晉的文士王珣從小才思敏捷,膽量很大,散文和詩賦都寫得很好,二十歲時便被大司馬桓溫聘為主簿。有一次,桓溫為了試王殉的膽量,在大司馬府聚會議事的時候,故意騎一匹馬,從後堂直衝大廳。幕僚們都嚇得驚慌失指,四處躲避,唯有王珣鎮定自若,端坐不動。桓溫感嘆地說:「面對奔馬而能穩坐的,將來一定是個有作為的人!」

  桓溫為了試王珣的才學,趁幕僚們在議事的時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珣準備發言的文稿。王珣發言時,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桓溫拿出他的文稿對照,發現他說的內容與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句卻完全沒有相同,大家得知後不由對他十分欽佩。

  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將一支像椽(chuán)子那樣的大筆送給他。醒來後,他對家裏人說:「我夢見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樣的大筆,看來有大手筆的事情要我做了。」王珣的預言馬上成為事實。就在這天上午,晉孝武帝突然死去,由於王珣文筆出眾,朝廷要發出的哀策、訃告和孝武帝的溢議等,全交給他起草,這種殊榮是歷史上少見的。

  還有另一個典故,話說王珣在睡夢中夢見大筆,夢醒後他對家人說:「此當有大手筆事。」此舉引申出「大手筆」一詞,表示能力超卓的作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