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何家欣介紹廣州體育學院體能訓練中心器材。右圖:示範員示範反應測試。\大公報記者張銳攝
【大公報訊】記者張銳廣州報道:香港體育記者協會組織香港媒體全運會採訪交流團(廣東賽區),邀請本地傳媒前往廣州、深圳採訪今年底舉行的第15屆全運會的籌備情況。昨午交流團前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的廣州體育學院體能訓練中心實地參觀,了解該訓練中心的先進科學訓練儀器和模式,且為粵港澳全運會所作的籌備工作。
體能訓練中心設有六大功能區域,包括體能測試評估區、力量訓練區、爆發力訓練區、能量系統訓練區、速度靈敏訓練區,以及運動恢復再生區。每個區域均配備專業設備,可進行人體成分測試、直線速度測試、下肢重跳測試等項目,從而協助教練團隊掌握運動員的肌肉含量、體脂率、加速能力、爆發力等關鍵數據,並據此調整訓練內容。
更準確掌握選手身體狀態
廣州體育學院體能訓練中心體能教師何家欣,向傳媒介紹了訓練中心的運作模式及其與本屆全運會的密切關聯。該訓練中心作為華南地區重要的體育科學訓練基地,服務對象廣泛,包括國家隊、廣東省隊、青少年隊以及廣東體育學院的院隊。這些隊伍會定期前來進行系統性訓練與科學測試,以提升運動員的競技能力。中心透過科學化的訓練方法與數據分析,為每位運動員制定個人化訓練計劃,並針對不同運動環節進行強化。
談到現代化訓練的趨勢時,何家欣強調數字化訓練的重要性,她說,透過數據監測設備,教練可以更準確地掌握運動員的力量水平與身體狀態,從而科學調節訓練負荷與訓練量,避免因過度依賴經驗主義而導致的訓練偏差。同時,數字化訓練也有助於運動員進行傷病康復,幫助他們安全重返賽場。
在粵港澳全運會備戰期間,該中心亦發揮重要作用。何家欣表示,中心會安排專業器材支援不同比賽場地,為廣東隊提供實時訓練支持,進一步提升運動員的訓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