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沈慧林陀飛輪故事

時間:2018-09-22 03:16:48來源:大公報

  圖:沈慧林首次創業便成功,自言是幸運兒

  「創業難,守業更難。」這句話可以說是老生常談。然而,時下很多年輕人都喜歡挑戰自己,走上創業的道路,但創業背後的苦有多少,真的要體驗過才了解吧!創立陀飛輪腕表品牌的沈慧林當年二十六歲就開始創業,他很幸運,第一次創業就成功了,一做就做到現在。由於背負着富二代的名號,讓不少人質疑說他靠父蔭,不過,其成功是來自他的堅持與不放棄。\大公報記者 許詠妍 文、圖

  「我創立萬希泉這個牌子已經有八年,二○一○年七月正式創立這個牌子,並於二○一一年一月正式推出這個品牌。我只是做陀飛輪,設計包括了中西合璧、香港元素等,亦做很多crossover,短時間內就將產品推行至二十幾個國家及地區,打開市場。」在記者眼前的正是萬希泉創辦人沈慧林,很年輕,只有三十三歲。

  二十六歲展開創業之路的他,曾遇到無數困難,亦有無助的時候。但談到過往的事,他卻表現輕鬆,笑說:「我當時在美國讀書,適逢雷曼倒閉,搵工困難。那時本想做有關金融的工作,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要想想有什麼機會發展。很多同學都會選擇讀多一個碩士或者博士,有一些同學就選擇創業,我就選擇創業!」

  寫論文引發創業夢

  「當時沒有想過要做腕表的,但就想做一些不同的網絡生意,可是自己不熟那些計算成本或其他的東西,還有,已經有很多人想了很多創新的事,所以我一度被卡住,不知道該怎麼開始。直到後期寫論文的時候,我的題目是《中國工人的生產力與教育水平是否有關連》,並得知爸爸有份投資的廠做到陀飛輪的技術,而這個技術全世界很少廠可以做到。那個時候我就想,這個廠可以當我的供應商,製作陀飛輪出來,也是這樣,我更加有決心去創業。」沈慧林續道。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物,後面的路真的可以一帆風順嗎?

  沈慧林說:「一開始家人都很擔心,他們覺得我讀了這麼多年的金融,應該從事金融行業,他們認為做工業太難了,好似丟錢落海一樣。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夢想,做品牌好似是做出一個生命,很有意義,我有信心做得到的話,是會賺到錢的。因此,我就求爸爸讓自己創業。自己回來之後打了一年的銀行工作,因為想不到品牌的定位,我只知道自己想做一個陀飛輪的牌子。再者,那時不敢跟家人說,我知道他們肯定會反對。家人本身都是做工業的,知道很難做。」

  他接着說:「直至有一次,我回到柴灣(現在的辦公室)見到爸爸收藏三十年的木雕刻,其鬼斧神工的手藝令我產生了靈感。很多歐洲品牌的成功,都是因為找到獨一無二的設計,當中也包括東方文化。我在美國讀書時,去到最深的課程是教授孫子兵法、空城計,那個時候就會想,外國都很會用我們的文化,為什麼我們不好好善用呢?我就決定不要做外國品牌,做香港品牌吧!香港品牌的好處就是中西合璧,還有香港精神。當時我很有志向的跟家人說,想做一個香港的陀飛輪品牌,卻嚇倒了他們,因為很多手表品牌都定位在歐洲,所以,家人更加反對。我就說:『給我一年的時間,我會做好它的。』然後,我就辭職了。那時我很努力求爸爸媽媽給自己一個機會,然後,我就由柴灣的一張枱開始。」

  技術研發尋求突破

  「我要做手表,就要擁有自己的產品,做廣告宣傳,家人都擔心我會亂燒錢,所以我要想辦法賺錢。當時,我會幫忙推銷爸爸有份投資的廠旗下所註冊的外國品牌手表,可以用很便宜的價錢拿到貨,每個月賣到十隻、八隻,就很開心,已經賺得多過我在投資銀行工作的時候,半年後就賺到第一桶金。」沈慧林把這些錢投放到自己的品牌上,不過,他也曾糾結不如就這麼一直代理別家牌子的手表,賺得多,又比較舒服,但最後他仍選擇跳出這一個comfort zone(舒適區)。

  老一代創業家的執行力很強,不少新一代卻愛做資料搜集多於真正的實踐。沈慧林聽取爸爸的意見,看準高峰期(聖誕、新年和情人節),正式踏出步伐,也大膽地請了第一個同事,一起去「跑舖」,由於新品牌沒有人認識,找十家舖,十家都拒絕他們。他說:「不過,我會專注在別人接受(我的品牌)的答案,而很少專注在被人reject(拒絕)的答案。(你好正面?)是的,可能就是因為有一種決心。」

  仍然在這條創業路上邁進的沈慧林,很希望自己的品牌在技術研發上有一個突破,在分銷店上有突破,設計crossover的合作上也來一個突破。他說:「我是一個幸運的人,第一次創業就已經成功。這也是很配合天時地利人和的,如果當年經濟沒那麼蕭條,我找到工作的話,可能就不會創業了。」沈慧林平日會在大學擔任客席講師,又在《大公報》撰寫專欄,更推出有關自己創業的書籍,不斷鼓勵年輕人追尋夢想。

場地:太子珠寶鐘表萬希泉展覽廳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