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的電影同業經常到不同的電影課程講學,最常遇到的問題是「如何入行?」有時上第一課就有同學提出這問題,筆者的答法是,就算「相睇」都不會在第一次便問「何時結婚?」同學們當然不會罷休,很快便再次提出同樣問題。
「如何入行」其實不是難題,所有導師都是業界中人,若遇到出色或有心的學生,定會推薦給同業或自己聘他/她為助理。問題是,有興趣但又不太出色的如何才可進入行業,這才是大部分同學的心底話。那就要看你有多愛這行業,和你願意付出多少。讀一個業餘電影課程,不可能由一無所知變成專家,持續不斷的嘗試和學習才有可能得到別人的另眼相看,但努力的原動力是在於你有多愛這行業(工作)。就如張學友早前在香港演藝學院演講所說:「我們愛我們所做的,只有夠愛,我們才可以不怕艱難,不計回報、精力、時間去做一件根本不知道終點,耗盡一生青春的工作。」張學友自己身體力行,多年前參加歌唱比賽也沒有預期成為「歌神」,但能不能成為頂級歌手,相信他也不懷疑自己的決定。
說到這裏好像陳義甚高,其實不然,因為上課的同學有一半以上是從事與影視無關的工作,要入電影行就等於轉行,必須謹慎考慮。曾經有同學想入行體驗,他的要求是不做通宵工作(因為對健康不好)。又有愛好電影者指,若能付他現時的薪金(經理級),他願意出任電影公司任何崗位。這些有條件的「入行」,當然不會有市場。有導師亦勸喻想賺大錢的同學趕快離去,因為電影行業不比地產或股票行業,欲賺到成為富豪者,切勿浪費時間。
若感到自己沒有才華但熱愛電影工作,怎麼辦?這個問題沒有想像中難答,因為剛入行時被人「勸退」的導演和編劇實在數不勝數,就是因為他們的堅持,最後成為搶手的人才。自己不相信自己,別人是幫不了忙的。
曾有同學問一位導師,能否推薦他給電影公司?導師反問:「我對你所知不多,全班幾十人為何選你?如果必要選的話,我會選那一位曾經上過三個課程,而且日寫幾千字的業餘小說作家同學,因為他對創作的熱愛已毋庸置疑,值得大家借鏡。」
真正熱愛的工作,入行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