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振興西部,日本JR公司宣布西線將於6月30日起推出Hello Kitty版500系新幹線列車。在做形象大使這件事上,沒有人比Hello Kitty更熟絡了。1974年出生、五個蘋果高、三個蘋果重的天蠍座英國女生Hello Kitty,本名Kitty White,雖然人設是個「三年級女學生」,但從不讀書,她的日常就是戴着粉色蝴蝶結出現在各類產品上,是個全職卡通萌星,日本「萌」文化的開山鼻祖之一。
上世紀80年代,日本「萌」文化開始大行其道,一方面跟亞洲經濟發展讓民眾生活提速增壓有關;另一方面也得益於西方人的推崇。從巴黎現代美術財團到哈佛大學東亞研究學者,都扎堆討論「萌」文化,甚至出現了「Cutism」萌主義研究,讓「萌」躋身美學討論的範疇。
日本學者也很來勁,明治學院教授四方田犬彥著書《論可愛》,將「萌」文化與11世紀貴族的「物哀」美學、13世紀詩人的「幽玄」美學、茶道中的「閒寂」和藝伎表演裏的「粹」文化相提並論,並標榜其為「21世紀的日本美學」。但也不乏福田和也這樣的評論家,大嘆「萌」文化推崇幼稚,讓日本人退化。日本小說家清水義範也著書《大人的消失》諷刺「萌」文化鼓吹低智商社會。他說,「萌萌噠」是病,得治。
其實,大可不必把「萌」文化想得那麼複雜,在壓力山大的當代社會,放鬆變成一種奢侈。如果「萌一萌」能有助減壓,降低抑鬱,有什麼不好?更何況它還能促進經濟發展呢。你看,2011年才上任的熊本縣幸福部長熊本熊,已經為振興熊本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了「萌萌噠」勞動典範。Hello Kitty上JR,初衷也是為了要西部大開發。怎麼樣,月底要不要一起去西日本體驗一下粉紅新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