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據英國《衛報》報道:近年來,失眠、致癌等「藍光危害」越來越為大眾所熟知,應運而生的防藍光產品也層出不窮。日前,研究報告顯示藍光的危害恐怕並非如商家所宣傳那樣。
藍光是自然界本有的,學者稱,夜晚燈光及電子產品發出的藍光的影響並不如午間陽光。4月,巴塞羅那全球健康學院(Barcelona Institute of Global Health)通過研究表示,夜晚暴露於藍光可能增加患乳癌或前列腺癌的幾率,但這是否因藍光擾亂晝夜作息所致,對此未有定論。另有研究指出,藍光會設定人體生物鐘,進而影響晝夜作息。當人類在夜晚使用人造光源以及電子產品後,一些激素,如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進而降低睡眠質量。但未有研究表明藍光會對人的視網膜造成明顯損害。2015年,一家英國眼鏡公司推出過濾藍光的鏡片,宣稱可保護使用者的視網膜免受傷害,但此種宣傳隨即遭到禁止。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授史密斯(Daniel Smith)指出,在受調查的91105名中年人中,睡眠質量糟糕的人都習慣深夜上網,他建議在入睡前一小時就關掉電子產品。同樣這部分人也更容易罹患抑鬱症及躁鬱症。專家指出,在睡前放下手機,可免受藍光干擾,也能夠更好地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