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ESA發出卡通圖像,形象展示「羅塞塔」探測到「菲萊」的場景\法新社
【大公報訊】綜合英國廣播公司、法新社、新華社報道:歐洲太空總署(ESA)5日宣布,「羅塞塔」探測器日前意外拍攝到被卡在「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表面一個陰暗裂縫中的着陸探測器「菲萊」。失聯超過一年的「菲萊」竟然找到了,給了科學家們一個不小的驚喜。
ESA說,「羅塞塔」攜帶的「光譜與紅外遙感系統」(OSIRIS)2日在距離彗星表面約2.7公里的位置拍下一組圖像。從圖像上,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菲萊」的「身體」和3條支撐「腿」中的兩條。而圖像中「菲萊」所處的方位也直接證明了它在登陸彗星後只短暫工作就進入休眠且始終難與地球建立穩定聯繫的原因。
距彗星2.7公里處被拍到
ESA解釋說,「菲萊」上一次被「看見」還得追溯到它剛剛在彗星表面着陸的時候。科學家們雖然發現它最終落腳在彗星「頭」部的某個大致方位,卻始終因遠距離拍攝的圖像清晰度不足而無法精確了解其定位。而在距離彗星2.7公里的超近距離,OSIRIS相機的高分辨率使「菲萊」的外形特徵一目了然。
「菲萊」於2004年隨母船「羅塞塔」升空,經過10年追星之旅,在2014年11月12日脫離「羅塞塔」,在目標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登陸。但由於固定裝置未能按計劃啟動,「菲萊」在着陸時曾兩度彈起,最終落在了一個隕石坑邊緣的陰影中。因陽光不足導致太陽能電池板無法有效充電,「菲萊」在工作了3天後便因電力耗盡進入休眠狀態。儘管隨着彗星不斷接近太陽,受到光照逐漸增多的「菲萊」曾在去年6月至7月間數次短暫「甦醒」並向地球傳回數據,但之後便再度陷入沉默,杳無音信。
「羅塞塔」月杪撞彗星
「菲萊」是首個在彗星上軟着陸的人造探測器。登上「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是ESA「羅塞塔」彗星探測項目的一部分。科學家希望借此進一步探究太陽系和生命的起源。
按照ESA公布的計劃,「羅塞塔」項目將在本月30日正式結束。屆時,「羅塞塔」探測器將執行一項「終極任務」,在科學家的控制下撞向彗星「頭」部一塊存在較多活躍坑洞的區域,以求揭開更多有關彗星內部結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