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朱諾」號項目成員在加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內共同慶祝\法新社
【大公報訊】綜合美聯社、法新社報道:美國太空總署(NASA)4日確認,歷經近5年飛行,攜帶?三個樂高小人(分別代表羅馬神話中的至高神朱庇特、朱庇特的妻子朱諾,以及科學家伽利略)的「朱諾」號探測器已成功進入繞木星(英文名為Jupiter,朱庇特)軌道,成為自2003年「伽利略」號之後人類發射的第二個進入木星軌道的探測器。
太平洋夏季時間4日20時18分(香港時間5日11時18分),「朱諾」號點燃主引擎,執行「木星軌道嵌入」動作。35分鐘後,「朱諾」號速度降至每秒542米,成功被木星引力捕獲,最終將自己推入木星軌道。
「這是偉大的一天!」
「朱諾」號是迄今運行軌道最接近木星的人類探測器,其繞行軌道距離木星雲層頂端最近處約3100英里。未來20個月內,「朱諾」號將繞轉木星37圈,用搭載的9台設備分別探測木星內部結構、大氣成分、大氣對流狀況、磁場等,所獲信息將通過高增益天線發回地球。
當天在加州帕薩迪納的控制中心內,「朱諾」號發回的宣告抵達的無線電信號引發全場雷動。「朱諾」號項目的首席研究員博爾頓說:「任務團隊和探測器做得非常好,這是偉大的一天!」
木星是太陽系最古老的行星,保留了太陽形成後遺留的許多星際物質,堪稱太陽系巨行星的「原始模型」。這一太陽系體積和品質最大、自轉最快的氣態行星,距離太陽超過6.4億公里,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5倍,成分和太陽極其相似。科學家認為,通過研究木星可以追溯太陽系歷史的源頭。
數天後傳回首張照片
「朱諾」號的搭載設備包括一部廣角彩色攝像機,可向地球發回彩色圖像。第一張圖片預計在幾天後發回地球。
「朱諾」號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建造,於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是NASA「新疆界」計劃實施的第二個探測項目。該計劃的第一個項目是於2006年1月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它於去年7月14日成功從冥王星上方約1萬公里處飛過。
在「朱諾」號之前,美國曾於1989年發射過專門探測木星的「伽利略」號探測器,獲得了大量有關木星的探測數據。「伽利略」號已於2003年9月按程序墜毀在木星上。
2018年2月,在環繞木星37圈的任務完成後,「朱諾」號將衝入木星外層大氣焚毀,結束探測使命,以免地球微生物污染可能存在原始生命的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