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今明兩日在京召開,會議將審議涉港議案。人民日報今日製作「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報道專版,講述「一國兩制」從偉大構想變成生動現實的輝煌歷程。
1997年7月1日,零時零分零秒,一個永載史冊的瞬間到來:伴隨着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鮮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會展中心冉冉升起……香港從此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香港金紫荊廣場(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攝)
奠基
「一國兩制」——中華民族對人類政治文明的獨特貢獻
香港的命運從來同祖國緊密相連。近代以後,由於封建統治腐敗、國力衰弱,中華民族陷入深重苦難。19世紀40年代初,區區一萬多英國遠徵軍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萬軍隊的清朝政府割地賠款、割讓香港島。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更是一次次被領土幅員和人口規模都遠遠不如自己的國家打敗,九龍、「新界」也在那個時候被迫離開了祖國懷抱。
中國共產黨誕生後,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贏得民族獨立和解放。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揮師南下,解放廣州之後,基於戰略考慮,並沒有乘勢解放香港。在新中國遭受西方國家封鎖、禁運時,香港作為新中國發展海外關係和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發揮了重要作用。
20世紀80年代初,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下,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一國兩制」事業的奠基人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並首先用於解決香港問題。
1982年9月24日,鄧小平會見來訪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闡明了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指出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在這個前提下,中英兩國磋商解決香港如何過渡得好以及15年後香港怎麼辦的問題。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拉開序幕;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經過22輪外交談判,正式簽署《中英聯合聲明》。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並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
1985年4月10日,第六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負責起草香港基本法。香港基本法的起草過程高度民主、開放。在起草委員會59名委員中,來自香港各方面的人士有23名。起草委員會還委託香港委員在香港成立由180位各界人士組成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廣泛收集香港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其中,僅香港人士就提出近8萬份意見和建議。
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基本法頒布後,中國政府着手籌備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工作。過渡期內中方「以我為主」,破解英方諸多干擾,「一國兩制」從構想到現實走過了不平凡的歲月。
啟航
我們已經等了150多年,1秒都不能再多等
為了讓五星紅旗在7月1日零時零分零秒準時升起,中國外交官和英方進行了16輪艱難談判。中方據理力爭後,英方提出各讓一秒,承諾英國國旗6月30日23時59分59秒降下。但升國旗同時要奏國歌,軍樂隊指揮的指揮棒抬起來一秒、落下去一秒,需要兩秒鐘。「我們已經等了150多年,1秒都不能再多等。」為了國家的尊嚴,為了民族的情感,中國外交官竭盡全力,贏得了「1秒鐘之爭」。
國歌響起,正在執勤的警察以最快的速度除下帶有殖民色彩的舊徽號徽章,換上藏在制服口袋裏帶紫荊花圖案和中文「香港警察」字樣的新徽號徽章,迎接新的時代。
解放軍接管英軍總部的一幕至今令人難忘:「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接管軍營。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祝你們一路平安。」兩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兵肩扛步槍,邁着正步走向營房大門,上崗。1997年7月1日零時,當五星紅旗在政權交接典禮會場上升起的同一時刻,中國人民解放軍頂風冒雨,在中國香港特區從南到北的防務崗位上,擔負起神聖責任。
盛放的焰火、鳴響的汽笛、沸騰的人群,歡慶着「一國兩制」順利啟航。從香港回歸祖國的那一刻起,「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變成生動現實,香港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共享作為中國人的尊嚴和榮耀,共創香港的美好未來。
前行
「一國兩制」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
回歸後,香港在變與不變中穩步前行:香港中西合璧的風采浪漫依然,活力之都的魅力更勝往昔。夜幕下的跑馬地,馬場燈火通明,寶馬良駒激戰正酣;中環蘭桂坊熙熙攘攘,膚色各異的年輕人手拿啤酒、開懷暢飲……
歷史在這裏轉折。回歸後,香港同胞真正實現了當家作主,享有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憲法和基本法從憲制層面確保了特別行政區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
亞洲金融危機、非典疫情……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都有中央政府挺港的身影,都有國家作為強大的後盾。事實有力證明:「一國兩制」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祖國不僅是香港抵禦風浪、戰勝挑戰的最大底氣所在,也是香港繁榮發展的巨大機遇所在。
「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前進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歷經風雨和考驗,面對挑戰和衝擊;不斷應對和化解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的過程,正是彰顯「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和制度韌性的過程。
2020年和2021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續兩年就香港議題作出重大決定,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不忘初心、堅定信心,香港定能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新征程中闊步前行、續寫華章……
澳門回歸——祖國統一大業進程中又一歷史豐碑
2020年12月20日,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舉行升旗儀式,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1周年。(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攝)
萬眾矚目,舉國歡騰。1999年12月20日0時,澳門文化中心,伴隨着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高高飄揚。
澳門終於回到祖國懷抱,繼香港回歸後,祖國統一大業進程鑄就又一個歷史豐碑。
「決不能把殖民主義的尾巴拖到下一世紀」
澳門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1840年鴉片戰爭後,本來租居的葡萄牙人將澳門半島「據為己有」,此後又強佔氹仔和路環。
1982年,鄧小平同志創造性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為和平解決祖國統一問題奠定了基礎。
1986年6月30日,中葡兩國政府代表團在北京開啟和平解決澳門問題會談。4輪會談,歷時8個多月。雖然氣氛友好,但在回歸時間上雙方分歧很大。
「澳門問題必須在本世紀內解決,決不能把殖民主義的尾巴拖到下一世紀。」 鄧小平同志堅定表示。
1986年12月,中國政府發出聲明,在2000年以前收回澳門是包括澳門同胞在內的10億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立場和願望,任何關於2000年以後交還澳門的主張都是不能接受的。
1987年4月13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葡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澳門人終於自己當家作主了
澳門有一條頗具紀念意義的旅遊路線,叫「情系澳門基本法」,包括金蓮花廣場、澳門基本法紀念館、澳門回歸紀念亭等。
1988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決定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1989年5月,由90位澳門各界代表組成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成立。
澳門居民聞訊立刻行動起來。各個社團組織了29個基本法關注小組。4個多月,澳門市民呈交了287份意見書,澳門媒體發文52篇,共計953條意見。起草委員會根據意見和建議,對基本法草案作了100多處修改。
1993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基本法使「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原則具體化、法律化。以中文法定地位來說,1992年葡方通過法律程序確定「中文為澳門的法定語文」。澳門基本法也明確規定:「葡文也是正式語文。」澳門有許多「土生葡人」世居澳門、持葡萄牙護照。基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其利益依法受保護,習俗和文化受尊重。
依據基本法,1999年4月,由200名澳門永久性居民組成的澳門特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順利誕生;5月,何厚鏵當選為澳門特區第一任行政長官。歷史上,澳門共經歷127任葡人總督,這是第一次由澳門本土人士出任最高行政職務。隨後,特區第一屆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架構也依法成形。
澳門人終於自己當家作主了!
「我們自己的軍隊進澳門來了」
1999年是澳門當之無愧的「回歸年」。距離回歸日倒計時100天、50天、30天……都是澳門市民的節日,他們舉辦各種慶祝活動。澳門一家百貨公司宣布,凡持內地、香港、澳門證件可用超低價購買珍藏紅酒兩瓶,櫥窗里寫着:「記住,因為你是同胞,我們才給你如此優惠。」
1999年是內地當之無愧的「迎澳年」。上海80萬中學生參加了迎澳門回歸知識競賽;天津市100萬少年兒童參加了迎澳門回歸手繪藏書票活動;上萬名大學生從北京出發,經天津、上海、廣州南下香港、澳門,以接力簽名的形式將「世紀回歸路,莘莘學子情」的橫幅送給特區政府作禮物。
那一年,內地新添了許多「迎澳」寶寶。家在安徽的耿迎澳1999年6月生,外公給他起的名,「老爺子總說,我的名字體現了他對祖國的一種感情。」周迎澳1999年11月出生在湖南,幾年前姑姑去澳門旅遊,第一時間就給她打了電話,「那感覺,就好像他們到了我家一樣。」
澳門回歸也牽動着海外僑胞的心。迎接澳門回歸的展覽,在布魯塞爾展出,在多倫多展出,在南美各城市展出……華僑華人扶老攜幼前來觀展。
「澳門回歸震乾坤哪,往日的華人矮三寸哪,回歸祖國在九九年哪,十二月二十日我們盼哪!……」回歸倒計時30天時,一群年過半百的海外華人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倒計時牌前,縱情唱起自編的歌曲,滄桑的面孔配以樸素的歌聲,令人動容。
萬眾期待中,12月20日凌晨,澳門綜藝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特區政府宣誓就職。一大早,人們發現滿街的旗幟飄揚,鮮艷的五星紅旗與綠底白蓮的澳門特區區旗相映生輝。
中午12時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車隊自珠海進入澳門。3萬多名澳門市民早早迎候在路邊。車隊所經之處,鑼鼓聲、掌聲、歡呼聲與照相機的快門聲交織,很多人濕了眼眶。一位澳門市民接受外國媒體採訪時大聲地說:「我非常激動,這是我們的軍隊,我們自己的軍隊進澳門來了!」
伶仃洋畔,歡歌笑語。當天,澳門舉行了「邁向美好明天」大巡遊。4500多人組成了21個花式表演方陣、24輛大型花車及群眾方陣,規模空前。
神州大地,徹夜難眠。當晚,北京首都體育館,來自內地、澳門、香港的3000多名演員共同參演「歡慶澳門回歸——中華日月明」文藝晚會,載歌載舞慶祝這重要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