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涂輝龍委員建議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法治教育課程,防止違法犯罪低齡化

時間:2021-03-07 10:38:00來源:海雅集團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主席、海雅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涂輝龍在全國兩會提出建議,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法治教育課程,防止違法犯罪低齡化。涂輝龍委員指出,近年我國違法犯罪低齡化的現象日趨嚴重,低齡青少年犯罪形勢不容樂觀。未成年青少年的惡性犯罪事件頻頻發生,引起社會的廣泛關註。

  2020年6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表《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其中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7年,檢察機關受理審查逮捕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數量連續三年下降,但在2018年、2019年又同比上升5.87%、7.51%。除了明顯的數量增加外,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還呈現低齡化的趨勢,同時犯罪的惡性程度也愈發嚴重。2019年10月,13歲的大連男孩性侵10歲女孩未果將其殺害,並拋屍灌木叢,但因男孩未滿14周歲,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警方未對其追究刑事責任,僅對男孩進行3年的收容教養。2020年5月,藍田縣一個小學教學點的四名男生(其中兩名11歲,兩名12歲)將一名13歲女生拖到男廁所侵害,但因四名男孩均未滿14周歲,當地公安局決定不予立案。

  未成年人實施嚴重惡性犯罪卻被從寬處理的事件頻頻發生,這不斷刺激着公眾的神經,也促進了立法機關完善相應的法律,加強法律對未成年人的威懾力。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20年12月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調整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其中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雖然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很大程度地遏制未成年人惡性犯罪勢力的抬頭,但是,未成年人尚處於接受教育的階段,缺乏足夠的判斷能力和成熟的思考能力,對違法後果認知不足,立法威懾難以對未成年人起到有效的教育和引導作用。要想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齡化,不僅要做好事後的懲戒教育,更要從事前的法治教育入手,從上遊遏制住未成年人的惡性犯罪念頭。因此,建議國家在中小學階段引入系統的法治教育課程,增加法治教育在中小學課程中的權重,以此提高未成年人的守法意識,防止違法犯罪的低齡化。

  為此,涂輝龍委員建議:

  一、在中小學課程體系中加入法治教育課程,使法治教育課成為常設課程。將法治教育課變成常設課程,可以有效提高學校和學生對法治教育的雙向重視。其次,法律包含的知識內容眾多,體系化的法治教育課則要求教育主體完善課程內容的設計,根據教育階段設計相應程度和內容的法治教育,更好地幫助學生深入學習法律,讓學生從小就成為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二、配備專業的法治教育課教師,加強教育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從目前的情況看來,「語數英」等主科課程吸引了大批高學歷的應屆畢業生來教學,但是大多數學校的道德法治課還沒有配備具有專業學科背景的老師。對於法治教育課程,非專業的老師自身對法律沒有深入的學習和深刻的理解,往往只能按照教材內容刻板地進行教學,而無法生動地、有效地教授這一門課程。因此,引入相關專業的人才,配備專業的授課老師,才能有效地提高法治教育課的質量。

  三、設計符合法制教育課程特點的教學體系,讓法律理論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法治教育課程首先要明確,課程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學習法律理論和掌握法律學術知識,而是讓學生能夠建立起一套堅實的法律框架,明確地認識行為準則底線。因此,中小學的法治教育課,除了理論的學習外,還要多結合法律理論在生活中的實踐。教育主體可以通過融合生活實例、開設法律知識講座、舉辦法律知識競賽等靈活的方式來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法律概念,在生活實踐中能夠堅守法律底線,並且能夠靈活運用法律來保護好自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