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環客語:老一輩革命家陳雲的香港緣

時間:2019-06-17 18:56:00來源:紫荊網

老一輩革命家陳雲。(紫荊網資料圖)

  文/呂英傑

  陳雲是中國共產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是中國共產黨內久負盛名的治國理政領導者和國家經濟理論奠基人之一,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歷史進程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

  陳雲和香港的聯繫可以追溯到80多年前他給秦邦禮的「兩根金條」。1931年,中央特科負責人陳雲給了博古的弟弟秦邦禮(化名楊廉安)兩根金條,讓他以商業為掩護開展工作。楊廉安先後開了米店、家具木器店、糖坊、南貨店、文具煙紙店等,建立前往江西蘇區的交通線。抗日戰爭爆發後,時任中央組織部部長的陳雲找楊廉安談話,告訴他中央決定派他到香港以開公司為掩護協助香港八路軍辦事處工作。1938年夏秋之交,楊廉安在香港干諾道的馮氏大廈開辦了「聯合行」。1947年「聯合行」改名為「華潤」。80年後,華潤從只有三個人的小商號,發展為立足香港蜚聲海內外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躋身世界500強。

  陳雲對于中國國情和香港問題一直有着十分深刻的認識和思考。在新中國建立前後,他長期領導全國的財政經濟工作,積極探索利用香港「通道」發展對外貿易。陳雲曾有一個著名的觀點: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研究情況,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決定政策。他通過多次與中共駐港機構人員的談話,調研和了解對外貿易工作的情況,認為香港在打破西方封鎖方面可以起到「通道」作用,新中國可以「利用香港作跳板」——向香港輸出日用品,在解決香港民眾生活困難的同時增加國家的外匯儲備;同時「利用香港作跳板」,擴大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貿易。他指出:「要充分利用香港,把華潤公司擴大,變成『外貿第二部』。華潤公司的經理得是個副部長。我們不能到外國去設公司、倉庫,華潤公司可以到外國去設公司、倉庫。」

  陳雲在對香港經濟工作中,注重從香港資本主義的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並作出決策。《陳雲文選》第三卷《進口工作中利用商品交易所的問題》一文記載了1973年發生的一個故事。當年4月,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總公司布置香港華潤公司所屬五豐行,盡快購買原糖47萬噸。當時國際市場砂糖求過於供,貨源緊張,價格趨漲。五豐行認為,如果立即大量購糖,必將刺激價格上漲,且不一定能按時買到現貨。五豐行採取委託香港商人出面,先在倫敦和紐約砂糖交易所購買期貨,然後立即向巴西、澳洲、倫敦、泰國、多米尼加、阿根廷購買現貨。五豐行因購買砂糖現貨任務已完成,將期貨售出還賺240萬英鎊。對此,陳雲表示,利用交易所做買賣。有一定風險,但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試做。在新中國成立后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一直把交易所和股票市場視作資本主義的象徵,不准華潤公司經營股票。陳雲的這番話,對外貿工作人員充分利用香港「通道」,突破「文化大革命」時期「左」的思想禁錮發揮了積極作用。

  陳雲一直關注祖國統一大業。1979年元旦,《告台灣同胞書》的發表,實現統一大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到了日程上來。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提出了關于大陸和台灣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史稱「葉九條」。其中包括:國家實現統一后,台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並可保留軍隊,中央政府不干預台灣地方事務;台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私人財產、房屋、土地、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和外國投資不受侵犯等。 1983年6月,鄧小平在會見了美國大學教授楊力宇時指出,祖國統一后,台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台灣的黨、政、軍等系統,都由台灣自己來管。

  《陳雲文選》第三卷收錄的《從國家民族的大局出發實現祖國統一》一文,是陳雲1983年12月25日與一位香港商人的談話節錄。當時陳雲已經78歲高齡了,談話反映出老一輩革命家迫切希望祖國統一的心願。《從國家民族的大局出發實現祖國統一》集中反映了陳雲在祖國統一問題上的三個基本觀點:首先是堅持一個中國立場。陳雲說「關于祖國統一、兩黨談判,我們方面的意見,過去葉劍英同志提出的九條,最近鄧小平同志同楊力宇教授的談話,都已經說清楚了」、「現在我們兩邊雖然吵架,但都堅持只有一個中國、反對台灣獨立的立場。在這一點上,我們兩邊是一致的」。其次,堅持「一國兩制」方針。陳雲指出:「說到統一,有一個用什么『統』的問題。照我們的意見,就是用一個國名、一個首都來『統』,其餘都可以維持現狀不變。就是說,既不要用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去『統』,也不要用台灣的現行制度來『統』。我們認為這是最現實的,是從實際出發的辦法。」在這次談話中,他還提出「國家統一以後,大陸還是要搞社會主義,台灣的現行制度也可以繼續搞下去,我們不反對」。第三,警惕某些國家對中國統一的阻撓和破壞。陳雲指出:「世界上並不是所有國家的人都願意看到中國的統一,有人死抓住台灣不放,把台灣看成是自己『不沉的航空母艦』,他們是一定要千方百計從中阻撓和破壞的,到時候是什么手段都使得出來的。因此,要提高警惕,盡可能採取一些防範措施。」

  陳雲多次闡述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認為中央關于解決香港問題的「一國兩制」方針是完全正確的,指出香港的社會制度「至少五十年不變」「有利於繼續發揮香港對我們四化建設的作用」。1983年5月,陳雲在聽取廖承志的匯報時表示:「我看五十年政策不變,這條很好,人心就定了。」1984年,陳雲在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上指出:「香港是在鴉片戰爭後,被英帝國用不平等條約強迫清政府從中國領土上割讓出去的。現在,中英兩國政府通過外交談判,確認我國將在1997年收回香港。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件大事。當然,十三年後,我們還只是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至於香港的社會制度,我們說了,至少五十年不變。這樣做,有利於繼續發揮香港對我們四化建設的作用。事實說明,中央關于解決香港問題的方針、步驟是完全正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歷史賦予的這個任務。我們對得起我們的子孫后代。」(《陳雲文選》第三卷《在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上的書面發言》)

  堅持一個中國立場,通過外交談判收回香港,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五十年不變」,以及警惕某些國家對中國統一的阻撓和破壞等立場和觀點,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雲對于「一國兩制」理論的貢獻。在港澳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的今天,這些重要論述仍然具有現實參照意義。

  (作者為香港紫荊網執行總編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