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馬玉娟:一泥一世界 一生一陶藝

時間:2018-06-27 03:16:34來源:大公網

  圖:馬玉娟校長說,陶藝是生命教育的過程,讓他們領悟一塊泥,通過巧手靈心的創造,可以產生不一樣的作品

  二○○○年教育改革以來,「一生一體藝」成為本港普遍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位於荃灣象山邨的路德會呂明才中學在四十年前就推行「一生一陶藝」,並且貫徹至今。該校學生,從中一到中三,人人學陶藝,個個懂陶藝,每人最少要有一件陶藝代表作。從一把陶泥到一件成品,由構思、塑捏、拉坯到燒製出窰,都是他們一手一腳製作,其間的汗水、淚水,點滴在心頭,但也是大家回望時最深的記憶。校長馬玉娟說,這也是生命教育的過程。韌力、耐性和堅毅,是陶藝給學生的啟示,讓他們領悟一塊泥,通過巧手靈心的創造,可以產生不一樣的作品。/大公報記者呂少群(文) 何嘉駿(圖、部分學校提供)

  陶藝是呂明才中學的特徵,呂中也成了陶藝的天地。校門推開,穿過左手邊小花園,迎面而來由貨櫃室改成的社工室和學生會室旁邊,是「陶藝花園」,在優質教育基金贊助下,各級學生合力營造出海洋世界,神仙魚,八爪魚,活靈活現,煞是有趣,這裏成了師生課餘靜賞陶藝的地方,旁邊雨天操場的水泥桌椅、璧櫃也有同學的得意之作,看着說着,馬校長也為之自豪。

  反映港事國事天下事

  也許有人以為,這些陶藝不外乎春花秋月的象牙塔之作。錯了,這裏的陶作自是不乏純藝術作品,但更多作品聯繫到生活與世界,反映學生眼中的港人港情家國事。「三十六雞,走為上雞」,二十年前禽流感下全港殺雞,有同學由報章新聞觸發靈感,重現了雞販坐在雞籠前苦思生計,籠裏三十六隻雞面對生路茫茫各有心思;十五年前,沙士肆虐,師生齊齊戴口罩上課的場面;十年前,汶川地震,全城賑災一呼百應的氣氛;這些時代的烙印,帶領觀者跨越時空,想起港人共同走過的那些年那些事,不期然發出會心微笑。學生陳樂穎燒製的「寵物豪宅,人類劏房」,則是香港土地問題的真實寫照,令人心有戚戚然。

  每周兩節的陶藝課,是初中生的共同經歷,有意追求更大進步的高中生則可選修視藝科,繼續追尋陶藝的樂趣和挑戰。馬校長帶着記者,走進該校專設的陶藝室,不同年級的陶藝作品,琳琅滿目,已成鎮室之寶的腳動拉坯機、近年添置的新型拉坯機,叫人躍躍欲試。中四學生孫斯淮更即場以陶泥拉出一個小花瓶,煞是漂亮。記者好奇地問,能不能拿去燒製?馬校長則表示:「高溫逾千度的電窰,入窰出窰,都要依老師的專業指示,顧及安全。」

  區內推興趣班 定期辦觀摩展

  學校亦常於區內舉辦陶藝興趣班、親子班,由該校學生做陶藝小導師,並約定日子把學生燒製的作品送到就讀小學。校方還辦過校長陶藝班哩。二樓的藝術走廊,正展出駐校藝術家的作品,陶藝家把遠赴南極所見的企鵝形象,又巧妙地製作豬吃蘋果等十二生肖新形象,甚是可愛,藝術家還會與師生交流創作心得。在歷屆師生努力下,呂明才中學在會考年代的陶藝科連連報捷,培養出羅士廉等不少陶藝家。師生作品也屢屢成為本港陶藝展的亮點,該校也是全港少數定期舉辦陶藝觀摩展的學校之一。

  路德會呂明才中學即將迎來創校四十周年的大日子,談到籌劃中的連串校慶活動,馬玉娟校長透露主題是「有你同行」,將廣邀歷屆校友、校董、校長、家長參與,她正設法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生開拓豐盛人生,包括更多的境外教育交流,了解內地了解國家發展,開闊思想眼界,創造無限可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