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趙凱瑩報道:身兼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的李焯芬認為,香港發展人工智能、資訊科技、醫療技術等,有助促進香港金融及服務業發展,提高市民生活質素,但除了發展本地生產鏈,也要通過兩地合作達到產業化效果。他預計,以香港科研人員的實力,有信心能爭取到過千萬至過億元的國家科研基金。
李焯芬演講時指出,香港各大學的研究經費目前主要來自研究資助局,除了教授每年可提交一份研究項目申請書申請經費,每年亦有幾項較大的研究項目,可獲撥款數百萬至數千萬元,鼓勵跨院校或跨科的重要合作項目。隨着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容許資金「過河」,日後香港科學家可直接申請內地的研究經費,為香港科研工作者增加了重要的資助來源。
談到不少市民仍對科技存在距離感,李焯芬強調,科研創新的成果絕大部分能應用於香港社會,例如資訊科技、人工智能能促進金融和服務業發展,包括物流、智能城市建設等;醫療技術的創新和突破,則有助研發新疫苗、新藥物,目的都是提高市民的生活質素,促進香港經濟發展。
李焯芬又指出,目前只有部分科研成果能在本地產業化,成為工業或服務業的新產品。他認為,未來可透過兩地合作進一步達到產業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