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海關去年接獲的旅遊產品投訴按年激增37%,其中221宗投訴與柏茵假期於今年三月突然倒閉有關
港人愛旅遊,但旅遊產品愈來愈五花八門,令爭拗大增。海關去年接獲的旅遊產品投訴按年激增37%,當中旅遊網站的投訴升幅最大,按年升93%,認為與網上購物愈趨盛行有關。今年首四個月投訴是去年同期的2.1倍。海關又特別提到常見的不良營商手法,包括硬銷旅遊度假屋會籍時,數小時車輪式推銷、播放強勁音樂,甚至跟去廁所,令消費者在疲勞下簽下合約,但要供款十年以上才可享用服務,提醒市民衡量「供死會」風險。\大公報記者 朱樂怡
海關在今年首四個月收到354宗旅遊相關投訴,是去年同期的114宗2.1倍,當中321宗涉及實體旅行社。海關解釋,激增原因是其中221宗投訴與一間旅行社倒閉有關。據悉是今年三月突然結業的柏茵假期,苦主總損失約200萬元,其中損失最多的個案為十萬元,行動中拘捕了三名柏茵董事。
供廿年才可享服務?
至於去年全年,海關共接獲469宗旅遊投訴,當中涉及旅遊網站按年升93%至114宗,多與酒店房的級別、大小和價錢有關;涉航空公司升87%至171宗。整體而言,海關偵破四宗個案並拘捕四人;其餘約四成、即195宗不涉刑事成分,如投訴團餐質素和房間大小等;274宗展開調查後,六成因為投訴人撤銷舉報或不願提供資料而無法跟進;10宗證據不足;97宗仍在調查中。
舉報中亦露出常見不良營銷手法的端倪。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高級督察關建強表示,有人硬銷旅遊度假屋會籍,不但疲勞轟炸,亦要供款長達10至20年,每月供幾百至數千元不等,「總之你畀得幾多,佢就攞幾多」,供款期內不得享有任何服務,但供完後該度假屋是否仍存在成疑問。
「先誘後轉」任人劏
亦有舉報指旅行社「先誘後轉」,即旅行社聲稱「保證成團」或「保證入住某間酒店」,但臨出發前極短時間內指不能出發或入住,要求已付款的消費者轉團或轉酒店,令客戶大失預算;有旅行團聲稱可以不參加自費項目,但不參加的消費者卻不獲交通安排;有旅遊產品聲稱指浮動價格的收費項目,如燃油附加費等「可加可減」,當可以減收時卻被職員要求「一口價」或原價收取;更有旅行代理聲稱套票為直航,原來要轉機等。
關建強表示,以上舉報是否涉刑事成分,要視乎個別個案而定,如賣方是否無意提供服務等,海關會作出調查。
關建強亦呼籲消費者上網購買旅遊產品時要截圖、到旅行社要記錄與職員對話及保留單據等,若不幸出現紛爭可作證據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