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你以為他應該要退出歷史舞台,大馬的前總理馬哈蒂爾(Mahathir bin Mohamad),在五月初的選舉中再一次高調回歸,並實現了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獨立61年之後的首次政黨輪替。
這已經是他在退休十幾年後,帶領新陣營「希望聯盟」(Pakatan Harapan),續寫他22年總理生涯之後的下半篇。
馬哈蒂爾在馬來西亞國民眼中可謂又愛又恨,他曾涉及控制媒體、民族主義,卻又為國家留下大量現代化基建,推動國家的進步。
這樣的爭議人物,在選舉中以亮麗成績勝出,說明經濟長期淡沉,人民積怨求變之心。
據當地朋友表示,華人社群的票數也沒有因為「老馬」在選舉前表示檢討外國投資而退縮。
馬來西亞是以馬來族為主,華裔是第二大族群,卻佔據經濟主導地位。前首相納吉布高調歡迎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並讓不少華資在馬國投資,卻引發馬來社群出現「過度開放」的擔憂。「老馬」看準這是個「機會」,選前拋出「維護族群利益」的政治語言,讓他獲得馬來族群的支持。
隨着勝選並組織新政府,華裔政治人物林冠英成為1974年以來首位華人擔任此要職,即便這位新任部長強調「我是馬來西亞人」,但這項委任在華人社群看來,也有着開明與賦權的意義。
選前高喊馬來主權,激發馬來人情緒,馬哈蒂爾在選舉後回歸務實,宣布召集郭鶴年等出色的金融經濟專才組成「五人顧問團」,為國家經濟發展獻策。
郭鶴年在亞洲極有影響力,對當地華人及中資有極大的安撫作用,也被視為面向華資的「定心丸」。選前批評「一帶一路」簡直是「買起」馬來西亞,選後「修正說法」,表示這並非要阻止外資,也不是中斷「一帶一路」,而是檢討那些在前朝首相手中「失衡」的工程項目,更表示將親自致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尋求馬中兩國在「一帶一路」方面有更大的合作空間。
選前動員馬來族群爭取選票,選後穩定華裔爭取經濟發展,這其實是馬哈蒂爾在過往選舉生涯中慣用的「選舉武功」。
只是,「改朝換代」後,馬哈蒂爾並沒有蜜月期,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讓馬來亞亞國民看到經濟再度起飛的跡象,他將難以向馬來族群與華人族群交代。
吳志隆 傳媒及社區工作者、《就是敢言》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