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點擊香江:掌握互相尊重原則,共襄「一國兩制」大業──學習中央領導關於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事項指示精神系列文章之二/屠海鳴

時間:2018-05-17 03:15:10來源:大公網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日前在川港高層會晤暨「川港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分享了中央領導同志最近關於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事項的指示精神。中央領導指示,要互相尊重,換位思考,特別是要充分尊重特區政府的意見。比如,處理港澳的事情,同時有幾個方案都可以接受的,應盡量採用特區政府所提方案;中央制定的有利於港澳的政策措施,可以由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宣布的,盡量由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宣布。要讓港澳社會充分感受到中央對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的支持,維護行政長官的權威,強化行政主導,並且要注意用港澳社會容易認同和接受的方式、語言做好中央有關政策舉措的宣介工作,以取得最佳社會政治效果。

  尊重「兩制」是戰略選擇和大局思考

  中央領導的指示,充分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對「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重要論述和對港對澳系列講話精神,充分體現了對「兩制」的尊重,充分體現了對特區政府的尊重,充分體現了對香港同胞的尊重,釋放了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最大誠意,這對於香港來說是極大的鼓舞和鞭策,我們有理由相信,無論未來的路上遇到什麼風險和挑戰,「一國兩制」航船一定能夠破浪前行,行穩致遠。

  中共十九大報告把「一國兩制」列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個基本方略之一,表明「一國兩制」在國家大局中的地位明顯提升。十九大後,中央領導提出了關於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事項指示,同樣釋放了堅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誠意和決心。無論是從宏觀導向、還是從微觀操作來觀察,都可以看出,中央尊重「兩制」是一種戰略選擇和大局思考,並非權宜之計。

  為什麼說尊重「兩制」是一種戰略選擇和大局思考?港人需要換位思考,站在國家發展背景、中華傳統文化、民族復興夢想的高度來觀察「一國兩制」大業。從國家發展背景的角度看,在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當中,中國是至今唯一沒有完成國家統一大業的國家,歷史反覆證明,國家統一是人民之福,國家分裂是人民之禍,中國比任何國家都渴望統一。

  港澳與內地雖有「兩制」之別,但有「一國」之同,中央十分看重和珍惜這種制度安排;從中華傳統文化的角度看,「君子和而不同」、「家和萬事興」、「和為貴」、「和氣生財」,「和」文化的理念在中國深入人心,浸潤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港澳與內地有所不同,但同為一個國家,「求大同、存小異」有何不可呢?

  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看,實現中國夢需要凝聚一切致力於民族復興的人,連那些已加入別國國籍的華裔都需要團結,港澳同胞更是需要團結和依靠的力量,有什麼必要把「一國兩制」變成「一國一制」呢?豈不是因小失大!

  中央尊重「兩制」的誠意有目共睹

  綜觀香港回歸20餘年,中央一貫以包容的心態對待香港,給了足夠充分的時間讓香港逐步適應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新環境,對「兩制」的尊重有目共睹,對香港的禮遇人所共知,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香港、香港同胞、香港未來的關懷、重視和支持,更是照亮維港兩岸、溫暖全城人心!

  比如習近平總書記日理萬機,工作非常繁忙,可每年總要安排時間,專門聽取梁振英、林鄭月娥前後兩任特首的述職和工作匯報,並對香港的發展提出重要指示。再比如,我們看一下特區行政長官進京述職的儀式問題。述職的性質屬於彙報工作,內地任何一個省區市政府官員向中央彙報工作都是在辦公室裏進行,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以往港澳特區行政長官述職則是安排在會客廳裏進行,客客氣氣,禮遇有加。但這樣的安排反而讓一些人認為香港和中央是「平起平坐」的關係,所以最近兩年改了,這是一種矯正,是正本清源。

  中央對香港的尊重,不僅體現在形式上,還體現在實質內容上。比如「二十三條立法」問題。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理所當然負有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憲制責任,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允許境內某個地方成為顛覆國家政權的基地。但考慮到香港原有法律體系與基本法銜接工作的複雜性,考慮到「兩制」的特殊性,考慮到港人的適應性,中央以足夠的耐心等待香港各界形成共識後再推動立法,「二十三條立法」至今懸而未決。再看看同為特區的澳門,早已完成「二十三條立法」,至今風平浪靜,並無什麼不適應。

  還有,香港以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或其他適當身份參與的以國家為單位參加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有41個,參與的不限主權國家參加的政府間國際組織37個,有157個國家和地區給予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安排。這些都是中央大力支持的結果,體現了中央對「兩制」的尊重、對香港的關愛。

  相互尊重才能實現「兩個建設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七一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我們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怎樣才能實現「兩個好」?離不開「相互尊重」的取態和氛圍。中央尊重「兩制」,香港各界也應以同樣的態度與中央相處。檢視回歸20多年來,香港做得如何呢?筆者認為,有幾個問題值得反思。

  其一,是否存在「講共享太多、講共擔太少」的問題?綜觀過往政治人士的公開講話,不乏體現國家意識、民族意識的亮點金句,但也有不少人一講到國家,向民眾傳遞的信息盡是從國家可以得到好處,很少講香港也應為國家、為民族多盡一份責任。特別是一些立法會議員,甚至個別政府問責官員,都不大注意「共擔共享」的辯證關係,給人的印象是香港只須索取、毋須奉獻。

  其二,是否存在「過分強調自己與內地的區別而淡化『一國』原則」的問題?「兩制」之別主要體現在「香港保持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基本不變」,「基本不變」不等於「完全不變」,在涉及「一國」原則問題時,就是要旗幟鮮明地「變」,要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否則憲法和基本法中「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豈不是成了一句空話?

  其三,是否存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堅守原則」的問題?觀察過去幾年香港的政治爭拗,某些人以「學術自由」、「言論自由」為由,蓄意挑戰「一國」底線、挑戰基本法權威,廣大愛國愛港人士進行了大力反擊,但不可否認,也有個別公職人員關鍵時刻含糊其辭。這說明,要麼是認識模糊,沒有底氣;要麼是畏手畏腳,怕得罪人。這是不該有的現象。

  中央領導指示相關部門,要互相尊重,換位思考,特別是要充分尊重特區政府的意見。香港特區政府、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也應以包容的心態看待問題,尊重「兩制」、尊重中央、尊重內地,大家相互尊重,力求最佳社會政治效果,共襄「一國兩制」的偉大大業,正如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在公開宣講十九大和全國「兩會」精神時多次指出的:「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僅要從歷史角度、國家角度、全球角度去認識,還須從香港角度去認識,要看到香港的機遇,主動參與、積極作為,一定會成就香港的未來。」

  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