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開幕式上,陳國基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哲學研究所原所長李景源頒發「哲學卓越貢獻終身成就獎」。\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涂穴攝
【大公報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陸雅楠報道: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革命深刻重塑人類社會發展軌跡,在此背景下,哲學的批判性思維與前瞻視野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與智慧啟迪。昨日開幕的香港哲學紫荊國際論壇,吸引逾百位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及社會賢達齊聚香江,打造立足香港、面向全球的高端哲學交流平台。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指,是次論壇匯聚多名頂尖哲學家,橫跨東西方哲學傳統進行學術對話,迸發精彩的思想火花,期望論壇能成為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平台,為推動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中心作貢獻。
香港哲學紫荊國際論壇由香港哲學研究院、紫荊文化集團聯合大公報、香港文匯報、星島日報、香港商報共同主辦,昨日開幕式邀得陳國基,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秘書長王松苗,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論壇共同主席許正中,香港哲學研究院院長、論壇共同主席舒心,入境事務處處長郭俊峯等一眾嘉賓出席。
陳國基:冀論壇成為具國際影響力平台
本屆論壇以「貫通東西哲學傳統,推動思想深度對話」為宗旨,聚焦「同一與差異:世界經驗的重建──多元視角下的哲學創新與融合」等議題,由全球哲學界權威學者與新銳思想家,深入剖析當代哲學面臨的挑戰,並搭建跨文化對話橋樑,助力香港提升在全球人文社科領域的話語權與國際影響力,使香港成為促進東西方哲學智慧交融的重要樞紐。
陳國基於論壇致辭時表示,哲學教導理性梳理複雜問題:「面對爭議時,哲學訓練我們分辨事實與觀點;遭遇困境時,哲學啟發我們多角度審視問題的本質。這種理性思考的能力,正是構建個人價值觀的基石。」他強調哲學為社會凝聚共識提供支撐,在價值觀日益多元的時代,哲學對話引導大眾以邏輯取代偏激,以同理心理解差異,通過探討倫理、權利與責任等根本問題,共同尋求社會發展的平衡點,為香港建設更包容、更具前瞻性的未來奠定思想基礎。
許正中提到,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發展正深刻重塑人類生活、思維模式及價值體系,在此變革浪潮下,哲學發揮引領作用,幫助人們理性認知技術的本質與邊界,聚焦隱私權保障、數據安全管理、演算法公正性等關鍵倫理議題,為科技發展提供道德指引與規範框架。
舒心指出,在「一國兩制」獨特框架下,香港既傳承中華文化精髓,又吸納全球文明精華,以「和而不同」的開放胸襟,成為「中西馬」哲學交流互鑒的重要平台,使其成為連接亞洲哲學共同體與世界哲學網絡的核心樞紐。
在開幕式上,陳國基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哲學研究所原所長李景源頒發「哲學卓越貢獻終身成就獎」,表彰其推動哲學教材體系改革、促進中國哲學思想國際傳播、培養哲學研究人才等方面的卓越貢獻。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哈佛大學研究教授杜維明獲論壇頒發「世界哲學終身成就獎」,他因身體抱恙未能親臨會場,但仍透過視頻錄影表達感受及對論壇的祝賀。
開幕式後,多名國際知名學者就當代哲學前沿議題展開深入研討。其中杜維明以「學做人:從修身到大同的人文關懷」為題,探討哲學回應時代挑戰的使命;李景源發表「唯物史觀中國化的歷史建構」專題演講,系統闡述中國道路知識體系建構的核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