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香港願景」倡公私營合作開發農地/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時間:2018-05-07 03:15:10來源:大公網

  圖:曾鈺成(中)指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農地,有助增加短中期土地供應

  【大公報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正就18個土地供應選項諮詢公眾,包括以公私營合作發展私人農地。智庫組織「香港願景計劃」提出由民間主導的公私營合作模式,允許發展商自行整合農地並申請改劃用途,政府會提供基建,但用地須預留部分作公營房屋用途。召集人曾鈺成強調,發展商仍需就改劃土地用途補地價,計劃並非官商勾結。

  香港願景昨日舉行記者會,建議政府透過「土地調整計劃」發展新界農地,由私人發展商及業主協商,整合業權分散、形狀不規則或難以發展的農地,向政府提交建議書改劃土地用途。政府接納私人界別建議後,會先預留部分土地作公共用途,並負責興建連接道路及基建等公共設施,其餘土地則由私人界別發展。

  召集人曾鈺成指出,各大發展商在新界擁有約1000公頃農地,有助增加短中期土地供應。土地調整計劃下,政府毋須大規模收回土地,亦可得到本來屬私人發展商的土地,增加公營房屋供應量,而計劃由私人主導,政府能省卻前期協商成本。香港願景又建議成立直屬行政長官的公私營合作管理局,統一處理計劃,包括審批交予政府的建議書、協調不同政府部門等。

  釋放土地供應 省協商成本

  對於有關注計劃等同協助發展商釋放囤積土地,曾鈺成指出,土地擁有者需補地價,不會對地產商特別有利,反問是否所有農地都不應該發展,「係咪所有地唔發展,拎嚟耕田就最好呢?呢個符唔符合香港嘅利益呢?」他又稱,計劃一定要有透明的機制。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一直強調對土地選項無前設,身兼專責小組成員的曾鈺成被質疑有利益衝突,他回應,加入小組時已跟政府表明會有自己的意見,不認為提出這些建議會影響諮詢公正性。

  另外,坊間有建議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發展商的新界農地,曾鈺成表示不反對,指出政府過去一直有引用該條例收地,但該條例訂明政府需因公共用途才可動用相關法例,而收回的新界農地不可能全部用作建公屋,亦不應該只是建公屋,若將部分收回的用地交由發展商建屋,政府或會面臨法律的挑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