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添的兩尾魚兒先後死了,一尾是過去曾在本欄談及的「藍吊」,另一尾是我也不知屬於什麼品種的黑白相間魚兒。死因不是主人照顧不周或身患疾病,而是由於牠倆的體型都很小。我不捨難過,也愧疚在牠們先後出事時都不在家,未能給予援助。
有多年飼養觀賞魚的家人早跟我說,單打獨鬥的小魚很難養,因為先天已不堪一擊,後天還要在陌生的缸中適應環境,如要快樂地生活下去,就要看牠們的造化。故此,初買來的魚兒都放在魚缸頂部一個方形透明的膠箱中,讓怕生的牠們慢慢適應,能開口進食魚糧的,才有希望成功「落戶安居」。
死去的藍吊和黑白魚,在箱中既懂進食,狀態又好像不錯,可是到實現缸中自由之際,危險也隨即而來。藍吊不斷被體型較大和游動敏捷的魚追趕,嚇到失魂落魄,又因不熟地勢,難以每次都找到藏身之處。黑白魚只有半截尾指般大,沒多久就敢於活動,但範圍卻停留在近水面的地方,進不了缸中的核心範圍。想不到我們離家數天,牠就失去影蹤,連屍骸也找不到,很大可能是給其他魚吃了。
現在我對缸中的「老街坊」多多少少也有點恨意,怪牠們霸道,不接受新朋友,以大欺小。然而,其實缸中所有生物都在按水裏的生態而活:弱肉強食、劃分地盤、「各家自掃門前雪」。大魚可以四處穿梭、橫行無忌;有兩尾或以上同品種的,也像有照應般安然生活;寄居蟹、醫生蝦、海膽等亦因牠們具防禦力的外形而不受滋擾;有隻藍色海星更懂得在安全寧靜的時候才從沙中出來移動舒展。偏偏兩尾可愛的小魚卻不得善終,令我很不服氣,真想把那數尾惡霸魚兒困在缸頂膠箱,以示監禁懲罰,身旁的家人卻早已因我為魚兒打抱不平的言論和計策而笑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