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馬恩國:國家安全教育與香港息息相關

時間:2018-04-15 10:08:03來源:大公網

  文:馬恩國

  中國《國家安全法》第14條訂明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雖然國家安全法並不會在香港實施,但香港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國家安全問題地點,所以國家安全教育日在香港推廣是十分有意義和重要的。

  印度的國家安全日教育成份並不高,他們的國家安全日主要是表揚各家安全工作者對印度社會所作出維持和平和安全的貢獻。其實, 1993年就有國家安全法,但是因為時移世易,及新的情況和問題出現, 1993年的國家安全法已經不合時宜。所以在2015年,全國人大重新修訂了新的國家安全法,並宣布在2015年7月1日實施。

  新的國家安全法把「國家安全」定義作出了多範圍的涵蓋。「國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五大方面。國家安全其實和香港有什麼關係?

  主權所屬之地有國安法是常態。圖:資料圖

  香港曾是世界三大間諜都市之一

  早在二戰時期,香港已成為世界三大間諜都市之一,和里斯本和卡薩布蘭卡齊名。目前,全港仍然是地下敵對情報機關競爭蒐集資料的集中地。香港的獨特的法律環境和出入境自由(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的旅客不需簽證便可自由進入香港)間接地促成世界各地間諜利用香港作為收集和交換有關中國敏感和秘密信息的地方。

  為什麼香港那麼多外國間諜?因為香港的地理位置靠近中國大陸,亦是中國最自由,信息最流通的城市。

  不像中國大陸,香港承認雙重國籍。因此,如果一個英國公民拿着香港永久居民被發現從事間諜活動,香港當局沒有將他驅逐出境的權利。像斯諾登這位前美國情報人員,他是能夠公開地進入香港,在簽證所容許的期限內逗留香港。因為香港沒有反間諜法,斯諾登亦沒有觸犯任何本地的法律,警方不能逮捕他。

  其實在香港回歸後,國家就發現英美兩國竊聽本地電話和網絡數據,以及收集有關香港政治,經濟的秘密情報。1997年的解放軍日報就報道,當中環威爾士親王大廈交給解放軍駐港部隊時,中國士兵發現整個大樓已被裝配竊聽系統,因此,大樓幾乎在回歸最初幾年閒置。同樣地總督府(現禮賓府),香港行政長官的官邸亦找出竊聽裝置。第一屆行政長官董建華因此拒絕搬進官邸。

  英國的秘密情報局,或軍情六處,曾經操作在香港島的小西灣建立當時全遠東地區最大的一個情報蒐集中心,監視來自中國的無線通信。然後,當香港的回歸中國成為必然事實後,該中心在1985年被拆毀。

  《文匯報》在2013年指出,香港反貪機構廉政公署亦有被嵌入英國間諜。英國領事館官員也不顧國際法的「不干預內政原則」規定,繼續保持與香港的民主派議員接觸。

香港曾是世界三大間諜都市之一。圖 資料圖

  港人不應做傷害國家的事

  斯諾登亦透露,美國不斷地監視香港互聯網交換中心,一個位於中文大學的重要互聯網交換點。

  這位前國家安全局官員還透露,美國中央情報局在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有一個分局,而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是美國其中一個最大的總領事館,比許多美國駐其他主權國家的大使館更大;而更奇怪的就是其他駐外使團均向美國國務院外交部匯報,但是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是直接向美國國務院匯報。

  據報道,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維持300-500實務工作人員,並每週向國務院提交有關香港的社會和政治問題的報告。美國領事館亦定期與其他駐港外國領事館的外交官在外國記者會召開圓桌會議,討論並共享信息。

  此外,香港亦是國內情報中轉中心。《中國新聞社》2015年曾報道,一個中國大陸人長期竊取解放軍內部通告,及潛入位於湛江的廣東省軍事設施和軍營拍照,並把所有的文件傳遞給位於香港的中間,然後再由香港的中間人轉發給國外間諜進行分析。此大陸人因「危害國家安全罪」被判處10年監禁。

  香港人一直以來只關心發展經濟,基本上對國家安全不甚關注理解。香港人應藉此4·15國家安全教育日,多了解自己身處的環境,不要作出傷害國家的事情。

  作者是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主席、大律師,獲作者授權轉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