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警方拘捕涉嫌虐兒的41歲母親
對於虐兒悲歌頻頻奏起,輔導心理學家陳再綱博士表示,無論施虐者是誰,因兒童在成長期的心智發展仍未定形,受虐對兒童會造成極大創傷,影響其成長後的性格發展、解難處事等能力。
陳再綱表示,在影響性格發展方面,曾受創傷的兒童或會出現容易退縮、個人形象差的情況。如曾遭受「惡母」虐待,長大後或會出現畏懼強勢女性的心理。
而其遭遇虐待的經歷,也可能影響其長大後對待動物的態度及處事取向。另一方面,由於目睹過親人使用暴力解決問題,長大後或同樣會採取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
對於有人拍下虐待情況的片段再剪輯在網上發布,陳再綱指出,這是極端化的表現,如發布者是施虐者本人,反映其覺得相關行為無任何負面,甚至以為可獲讚賞及欣賞。
至於拍攝或發布者是否違法,執業大律師陸偉雄表示,如其目的是要報警或揭發罪行,則不會有法律責任。相反如拍攝或發布者的目的,存在鼓勵犯罪的情況,或會被視為夥同犯罪而被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