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啟德河排洪能力「升呢」 足抵兩百年一遇暴雨

時間:2018-03-28 03:15:16來源:大公網

  圖:啟德河活化工程料年內完成,除了增強排洪能力,還加入園境美化及生態元素

  多年前一場黑色暴雨,令黃大仙彩虹道變成一片澤國,不少街坊猶有餘悸,隨啟德河工程將於今年內完工,排洪能力料可增加一倍至一點五倍,足以抵禦200年一遇暴雨。工程最大亮點是防洪工程引入生態設計,包括在河床種植桐花樹等原生植物等,令昔日的臭渠變身市區綠化河道走廊。

  四個觀景台供賞河景

  啟德河是首個市區河道活化項目。鄭晴昨日隨渠務署署長唐嘉鴻往實地參觀,見到工程除透過挖深河床、建造箱形暗渠,提升防洪能力,還加入園境美化及生態元素,例如岸邊保留一段有70年歷史的麻石牆,種植簕杜鵑;河床栽種水蔥、文殊蘭和桐花樹等原生植物,並有導流石、魚洞穴等,供魚兒棲身,為生物多樣性創造條件。現時每日黃昏,都有小白鷺飛臨啟德河。

  不過,啟德河曾於暴雨時,河水在八分鐘內急速暴漲一米,故市民不可隨便走入河道,免生危險。署方特設四個觀景台,供遊人觀賞河景。

  想親近河道,不用失望,唐嘉鴻說,渠務署正評估全港228條主要河段的活化潛力,甄選條件着重改善河道生態,目標是讓公眾進一步親近水體,有朝一日,或可在河中划艇。初步評估發現,大圍明渠、火炭明渠、屯門河中游、佐敦谷明渠均較具潛力,可望今年底諮詢公眾,五年內施工。

  港版清溪川讓人欣喜,好消息還有香港的水浸黑點減少一個,渠務署今年剔除大埔洞梓路黑點,令全港總數減至六個。該署又計劃,今年內展開全港渠務修復工程,料每年支出約五、六億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