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曾敏捷報道:財政預算案「補漏拾遺」方案如何落實引起關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初步估計派錢成本比率是總金額的「數個百分點」,爭取明年二月或之前開始接受申請。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說,申請辦法會盡量簡化,希望「簡單到在表格上剔、剔、剔」即可。
陳茂波日前宣布推出為預算案補漏的「關愛共享計劃」,向合資格市民每人派發4000元,在預算案中差餉寬免或社會福利金受惠金額不足4000元的人士亦可獲發放差額,料280萬人受惠,涉及110億元開支。
陳昨日在網誌進一步解釋計劃,指由於該計劃非政府恆常工作,需提供額外辦公空間、增聘人手及設立電腦系統等。計劃行政成本取決於實際申請人數,初步估計成本佔整個派錢金額數個百分點,當局會盡最大努力減低相關開支。若以110億元派發金額計算,如行政費為5%,涉及5.5億元,高於政府2011年派發6000元所需的約兩億元行政費。
資料顯示,2011年政府向年滿18歲市民派發6000元,涉及金額380億元,總行政費達兩億,佔整體開支約0.54%。參考關愛基金於2016年推出「N無津貼」的行政費,每宗申請平均需143元,今次派錢料涉及約四億元行政開支,與陳茂波所指的「派錢金額數個百分點」相若。
張建宗:填表「剔」即可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日出席活動後見傳媒時表示,政府稍後會公布派錢計劃細節,市民不必擔憂手續問題。他補充,市民必然要準備少量文件作申請,當局會盡量把這些工作減到最少,希望「簡單到在表格上剔、剔、剔」即可,盡量不令市民感到煩擾。他又說,政府會做好員工培訓等軟硬件配套,推出時會在網上提供資料、設立熱線電話供市民查詢等。
另外,港台節目《城市論壇》也討論到派錢,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政府派發4000元的決定反映當局從善如流,他不贊成政府長期以派錢方式紓困。他又說,社會歡迎派錢措施,建議政府在審查方面宜鬆不宜緊,相信市民會明白虛假陳述需面對法律後果。
同場的港大社會科學院講師丘梓勤指出,預算案制定時經過多次諮詢,質疑政府為何沒有接受大家意見,反而在預算案出爐後才突然轉變立場,認為事件反映政府沒有使用有效渠道聆聽民意,才會出現補漏派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