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公報》去年四月曾推出「有機菜系列」,深入剖析本港有機菜無王管
【大公報訊】《大公報》早在去年四月推出「有機菜系列」,一連三日深入剖析本港有機菜無王管,不良商販「走私當有機」。
出售偽冒認證的有機菜,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會被追究,但有不法商販覬覦暴利,僱用水貨客將內地蔬菜走私來港,扮有機菜出售。
《大公報》記者去年連日追蹤,目擊每日清晨都有大批水貨客,經羅湖口岸將各類蔬菜及其他食材「螞蟻搬家」運港,流入市面,由於來源不明,未經食環署抽查檢驗,市民隨時病從口入。
記者同時到多區街市視察,發現不少菜販,售賣的有機菜根本沒有認證,但菜價不比認證有機菜低,惟本港法例未有規管「有機」定義,僅靠民間認證機構及業界自律。大公報早於去年四月,已提出質疑,為市民把關。
《大公報》在系列報道的第三篇,從另一角落剖析,揭示本港有機農業難發展。全港有機蔬菜每日產量約六公噸,僅佔本地蔬菜總產量不足3%,有機農戶曾向《大公報》透露,協助農戶銷售蔬菜的蔬菜統營處不時出現退菜情況,數十斤有機菜隨時打回頭,浪費農戶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