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擬將屯門內河碼頭發展成住宅
【大公報訊】記者曾敏捷報道: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建議將屯門內河碼頭發展納入公眾諮詢選項,釋放65公頃用地作其他用途,包括配合屯門龍鼓灘填海發展,改劃作住宅用途,提供2.2萬個住宅單位。不過,運輸業界反對將碼頭用作其他用途,認為會損害國際貨運中心發展,而用地現時由私人持有,發展亦要解決土地業權問題。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昨日於會後表示,屯門內河碼頭的貨櫃處理量日益下降,去年使用率僅24%,貨櫃吞吐量約96萬個,只佔全港總吞吐量3%,委員認為內河碼頭可作其他用途。若市民支持龍鼓灘填海,碼頭附近的工業用途設施可遷移至龍鼓灘一帶,釋放碼頭用地以發展房屋,參考屯門區發展密度,估計可建2.2萬個單位。
黃遠輝指出,內河碼頭建屋需先克服環境及交通配套等問題,而規劃屬中長期供應,因為龍鼓灘填海需時15至20年,要先填海才能進行屯門區規劃。
運輸業恐礙貨運發展
不過,陸路客貨運輸業議會主席蔣志偉表明,反對將內河碼頭作其他用途。他指該處鄰近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入口,港珠澳大橋落成後,由內河碼頭運送貨物到內地,比葵青貨櫃碼頭快最少半小時,有利貨櫃交收,預料使用率會逐漸回升。而內河碼頭現雖有不少空置用地,但隨着洪水橋發展,不少物流設施料會遷至內河碼頭。
內河碼頭契約年期至2047年6月30日屆滿,碼頭現由和記港口集團有限公司與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各佔一半股份持有。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稱,內河碼頭用地涉及私人業權,料政府需透過換地及補地價方式發展。
專責小組至今已討論17個土地供應選項,黃遠輝稱,公眾諮詢料延至四月中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