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多位港青去年參與由民政事務局舉辦的青年實習計劃,其間同登長城做好漢
不再走馬觀花,而是與珍稀文物朝夕相對,更能光明正大走訪故宮內的「禁區」,這些機會,不是夢!為體驗內地職場實況,有本地學生參與由民政事務局舉辦的青年實習計劃,去年前往故宮博物院實習。「博物院收藏超過186萬件文物,但展出的收藏品卻少於1%。」參與計劃的同學談及自己有幸協助策劃名畫《千里江山圖》展覽,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文物修復師的「匠人精神」亦深深地影響着他們。他們認為同輩應把握機會,今夏前往故宮博物院等四個內地機構實習,更期待西九故宮文化博物館落成,盡早展示更多中華寶物。\大公報記者 謝進亨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民政事務局去年與廣東省青年聯合會,首次合辦「故宮博物院青年實習計劃」,分別從香港和廣東省各自招募15位青年,往北京實習六周,近距離領略傳統文化魅力,亦促進兩地青年交流。
古今文化共融深留腦海
特首林鄭月娥探訪實習學生
有份參與的香港大學文學院亞洲藝術系三年級生莫芷茵,當時被安排至博物院的書畫部工作,負責協助策劃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展覽,例如展品擺放、翻譯展品介紹。她說:「故宮博物院收藏超過186萬件文物,但展出的收藏品卻少於1%。」《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與《清明上河圖》等名畫齊名,由於名畫易受光線照射等損毀,只能短時間展出後退回庫房「休眠」,莫芷茵自言非常榮幸能參與其中。莫芷茵又分享,實習期間,每日清晨上班,跟隨院內員工,以單車代步,往返故宮午門至保和殿。古今文化共融的一幕,久久留在她腦海中。
另一名實習生林軒,現修讀香港浸會大學歷史教育系。對歷史建築有濃厚興趣的他,在故宮宣傳科實習,可跟隨導師穿梭宮內不對外開放的位置,近距離接觸歷史建築。他最難忘的是館內文物修復師「一生侍一物」的匠人精神。
林軒憶述,他有一天要協助電視台攝製組,拍攝故宮文物修復特輯,不但親眼見證文物修復師,以揭、洗、補、接、全色等多道工序,一絲不苟地修復破損的「無價之寶」,從中知悉每位師傅「落手落腳」修復古物前,須經過五至六年的磨煉,深深被其精湛工藝和專注態度所折服。
民政局今年再安排實習
民政局今年將再次舉辦青年實習計劃,安排逾60位本地青年,前往故宮博物院、四川卧龍、中國科學院及敦煌研究院四地實習。莫芷茵和林軒鼓勵本港青年珍惜機會積極參與,擴闊個人視野。他們亦期待西九故宮文化博物館盡早開放,長期、全面和深入地展示珍稀文物,讓本港市民及海外旅客,透過藝術品了解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