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下周三公布,不同政治立場的政黨、立法會議員,對於政府如何處理今個財政年度這筆龐大盈餘議論紛紛。
不同政治立場、不同界別的議員,各有一套不同的「派錢」建議,有建議全民「派錢」、有建議針對某一年齡層「派錢」、有建議「派錢」要向基層傾斜、有建議增加長遠福利開支,莫衷一是。相關建議,基本上出於其所在界別及選民因素而作出。
政府作為七百多萬人的大當家,既要為香港「大家庭」長遠發展未雨綢繆,又要照顧及平衡所有「家人」的利益,希望大家都有「着數」之餘,還要滿足不同收入「家人」不同的求財欲望。一碗水端平,談何容易!
不同階層對財爺「派錢」要求不一,從當前香港的狀況看,中產作為社會的「夾心階層」,既為社會創造了財富,亦是社會各階層中最不受政府社會福利保障的一群,住公屋無望、領綜援無份、上車買樓卻因樓價高企「望樓興嘆」,惟有住私樓、捱貴租。
這群容易被忽略的中產階層,卻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維持中產階層的穩定,是政府重要職責。如何在稅務安排上減輕中產人士負擔?如何幫助他們減輕供樓負擔?善用政府龐大盈餘,解中產之困,是當前要務。對中產階層而言,最實際的無疑是退稅和減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