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黃繼兒表示,正考慮設立一項私隱的「奧斯卡」或「米芝蓮」的企業獎項\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旅行社電腦被黑客入侵、大學閉路電視截圖流出、選舉事務處遺失載有全港選民資料的電腦……2017年接連爆出關乎香港市民私隱的重大事故。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黃繼兒接受《大公報》專訪承認,現行私隱條例刑罰阻嚇力不足,將建議政府提高罰款程度,以及企業管治理念和道德標準加入法例,但認為修例不具迫切性,今年主力鼓勵中小企加強保障私隱,制定新指引及考慮設立「私隱奧斯卡」嘉許獎,表揚處理資料透明度高的企業。\大公報記者 陳卓康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去年接獲3501宗投訴,較前年的1838宗大幅上升90%,如扣除1968宗針對選舉事務處遺失電腦的投訴,投訴個案實際較前年下跌17%,當中64%投訴私營機構,最多是與金融及財務行業,其次是物業管理及電訊業;41%個案是關於未經資料當事人同意而使用其個人資料、34%是關於收集個人資料的目的和手法。(詳見表)
保障意識提升 投訴個案下跌
作為港人私隱的「守門員」,黃繼兒形容,公署投訴個案呈下跌趨勢,港人近年對私隱保障的意識不斷提升,「但有趣的是,問到如果花少少錢,拒絕電郵廣告,99%人都答不願意。」 就此,黃繼兒表示,今年工作重點是向商界特別是中小企宣傳,加強保障及尊重個人資料私隱意識,今年會主動聯絡個別業界或機構,亦計劃為中小企更新一套詳盡的指引,「好似一本manual(手冊),讓他們看着逐格剔」,慢慢讓更多私人機構採用。
對於有批評指法例欠阻嚇力,追不上科技發展,黃繼兒坦言,單靠捉人的執法效益不大,香港的刑罰和外國相差甚遠,加上不少案件須由警方及律政司協助,法庭排期到審結需時較長,不像外國有些地方設有行政罰款,加上現時政治環境複雜,修例不容易,「排隊排得來都過時。」
惟黃繼兒認為,法律追不上科技,並非香港獨有情況,更重要是法例必須是原則性、科技中立、有空間解釋,執法機構亦要有量度迎接新事物,作出平衡的判斷,同時不要令科技發展受障礙,尤其是服務業是香港的經濟動力,政府亦重視智慧城市政策,保障私隱與經濟發展如做不好平衡,並非大眾所樂見。
擬制定與歐盟做生意指引
他指出,任何有關人權的修例爭議必然大,甚至是「無底深潭」,執法者當然希望權力愈大愈好,修例要視乎有無迫切的社會需要,政府需要大量數據支持,即是執行保障的手段要「合乎適度」,終審法院的判詞就指出,即是什麼情況都要考慮,包括未來出現的新事物。
雖然沒有修例的迫切性,但黃繼兒直言每日「三省吾身」,不斷留意外地的個案和最新發展,例如歐盟今年實施資料保護法的「2.0版本」,罰則加強到高達全球營業額的4%或200萬歐元,為此公署已着手研究和比較工作,計劃為港企製作一份如何與歐盟做生意的指引,亦會因應歐盟法例的實施情況,將來就香港私隱法例的罰款程度,以及如何把企業管治的理念適當地放入法例內,向政府提出建議。
「有藤條,都要畀啲蘿蔔,對生意人而言,有誘因才會落力做。」黃繼兒稱,正考慮設立一項私隱的「奧斯卡」或「米芝蓮」的企業獎項。他形容,初期構思是像國家的「質量信得過單位」,但考慮到中小企拿不出資源,設「認證模式」並不可取,現時較傾向參考「申訴專員嘉許獎」的形式,以公署的手冊和尺度為標準,嘉許一些有熱誠盡力保障個人私隱,或私隱管理系統做了工作的企業,「不是說你(企業)做得最好,而是一種鼓勵、教育,對商譽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