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專業團體和市民向特首林鄭月娥遞交請願信,要求增加學校普通話課時(記者劉曉宇攝
大公文匯全媒體綜合報道: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拒普」風波漸平息之後,香港社會有聲音開始反思普通話教育的不足。1日,有普通話專業團體和市民向特首林鄭月娥遞交請願信,要求政府加大對普通話教育的投入,增加學校普通話課程的課時。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沙田區議員李世榮到場支持,並以親身經歷講述「學好普通話」的重要性。
早前浸大涉辱師的兩位學生被停學(大公文匯全媒體製圖)
學普通話有助提升競爭力
活動發起人,香港普通話專業協會主席、京彤普通話中心創始人靳彤彤表示,香港政府的語文教育政策,以「兩文三語」為目標,期望學生可以中英兼擅,能書寫通順的中、英文,操流利的粵語、普通話和英語。「普通話逐漸成為一門『世界語言』,也是有助香港經濟發展的必要語言之一。學習普通話是香港學生提升自己競爭力的一種方法。」
活動發起人,香港普通話專業協會主席、京彤普通話中心創始人靳彤彤(記者劉曉宇攝
基本法第九條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除使用中文外,還可使用英文。「我們要注意這裏的語法結構,中文是先於英文的。」靳彤彤強調,「中文的全寫是『中國語文』,即是普通話。」
市民團體支持普通話教育(記者劉曉宇攝
京彤普通話中心已開辦20多年,曾在此接受普通話培訓的港人有數萬名。靳彤彤表示,除了有語言要求的學校老師,也有許多年輕人報名學習,因越來越多的本地企業招聘都開始設置普通話要求。中心亦有與香港學校合作,派出老師開辦活動或課程,「本地學校的普通話老師資源是不夠的。」靳彤彤說。
「我是學普通話的受益者」
沙田區議員李世榮(記者劉曉宇攝
沙田區議員李世榮亦表示,港人用粵語作為溝通語言,但國家語言是普通話。「我自己就是學習普通話的受益者。」李世榮說。因中學時赴內地讀書習得普通話,工作後老闆將去上海的機會給了他。「我覺得推廣普通話是提升港人競爭力的一件事,不希望有任何政治立場放在這件事上。」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自己與內地朋友溝通時都要用到普通話。她表示,希望政府加大對普通話教育的投入,令香港學生有更好的資源去學習好普通話,而非少部分人「逢中必反」的態度,「我雖然會說,但都遺憾自己講得不夠好,希望下一代有這樣的機會(學好普通話)。」
(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