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將由傳統的布藝集中地,變身港版「東大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昨日宣布,將為該區建立全新地標,透過租用市區重建局通州街/桂林街重建項目,打造五層高的設計及時裝基地,包括展示室、工作室及公共空間等,提供設計、製衣及零售一條龍的工作空間,集中培育設計人才,同時帶動深水埗區的旅遊發展,最快2023年落成。\大公報記者 趙凱瑩(文/圖)
九龍深水埗曾是香港的製衣業中心,在服裝、布藝和成衣方面的買賣活動相當暢旺,現時長沙灣道、汝州街、基隆街和大南街一帶,約有350家中小型企業,是時裝設計學生喜愛流連的地方。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看準該區發展潛力,於去年十月的施政報告中建議,充分利用深水埗區這個傳統的服裝布藝基地,創造新的協同效應。
從設計到銷售一條龍
有關建議昨日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落實,將租用市建局通州街/桂林街需求主導重建項目內的五層商業樓面,打造設計及時裝基地,總樓面實用面積約3600平方米,建議交由香港設計中心營運。他稱,市建局於去年12月的董事會會議上,同意並通過建議,並計劃為有關項目招標及開展建設工程。
香港設計中心董事會主席嚴志明稱,基地將結合展銷、製衣工場、協作空間、創業培育工作空間等(詳見表),設計師可從設計、做紙樣、打板、剪裁,再到銷售,一條龍在基地進行,並有空間與不同設計師交流。他稱,會參考PMQ元創坊經營模式,提供優惠租金,有興趣的設計師可申請租用,並由香港設計中心篩選。
為打造全新景點,商經局已邀請香港旅遊發展局加強宣傳深水埗區,於今年下半年推出推廣活動,包括為旅客設計旅遊路線,串連區內景點及食肆,2019年則推出結合歷史文化和多媒體創意科技的旅遊項目,旅遊事務署會與歷史學家研究,將區內具有歷史特色的地點,如李鄭屋漢墓和美荷樓等,透過手機將歷史影像重現旅客眼前,讓他們細味深水埗的歷史和文化風貌。
設計師:添客人信心
旅發局主席林建岳表示,局方將透過「新旅遊產品發展及經費資助計劃」,協助業界開發和推出以深水埗美食及本地文化為主題的旅行團,又計劃今年推出大型項目,加強推廣深水埗多方面特色,帶動更多旅客到訪,時裝將是其中一個推廣重點。
時裝品牌碌祿設計師何善恆認為,基地有助聚集設計界人才,透過互相交流,獲取最新資訊,加上基地將供應鏈放在同一地方,方便客人了解整個製作過程,有助增加客人信心。深水埗區議會主席張永森亦表示歡迎,冀為該區經濟、就業、旅遊帶來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