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湯淩琰報道: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憑藉「聚集誘導發光」,顛覆了傳統發光材料的理念,獲得了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繼2006年香港大學化學系支志明教授之後,時隔11年再次有香港科學家獲此殊榮。不少香港學者認為,今次獲獎顯示國家支持香港的科技發展,是對本港科研的「巨大鼓舞」。
港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莫毅明教授表示,「國家自然科學獎」是用以表揚科學家對基礎科學研究的卓越成就,有嚴格的篩選程序,能夠得到一等獎十分難得,「這對香港的科研人員是一個『好大的鼓舞』」。他表示,唐教授及其研究團隊獲得一等獎,向香港社會傳達出一個信息,即香港有潛力、有實力在科學研究方面做出巨大貢獻。莫毅明又說,唐教授的研究團隊包括香港、內地多間學校的學者,說明兩地之前在學術方面的溝通交流以及合作非常重要,希望在科技發展的大潮流下,兩地有更多合作的機會。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指出,國家支持香港的科技發展,對於香港科研工作者申請內地科研基金,政策「一路放寬」。他又指,自十九大以來,國家更是推動創新發展。他說,香港科學家今次獲得榮譽,即是證實了香港的科研水平與實力,相信之後會得到國家更多的支持。
實至名歸 令人振奮
香港城市大學物理學系講座教授、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朱劍豪說,「國家自然科學獎」是國家科技部的最高榮譽,唐教授及其團隊今次榮獲一等獎,實至名歸,令人振奮。他認為,本港政府對於科技的支持不足夠,並且香港缺乏工業支持,使得不少基礎科研的研究只能「紙上談兵」,希望香港與內地全方位合作。他又指,當前香港青年因為缺乏推動力,而不願投身科研,認為香港科學家獲獎,為不少青年增加了信心。
裘槎基金會裘槎優秀科研者獎獲得者、香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李學臣表示,「唐老師是我的榜樣」,又說香港有一群有抱負、有能力的年輕科學家,他們有等待研究「開花結果」的勇氣與信心,「香港學者獲獎,對青年學者是一種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