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港珠澳橋「無感通關」 明年次季試行

時間:2025-09-23 05:01:48來源:大公报

  圖:政府將提升全港閉路電視系統網絡,每年增設逾兩萬支鏡頭,預計2028年全港合計約六萬支。

  【大公報訊】記者李慧妍報道: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昨日就施政報告中的保安範疇接受訪問,在善用科技方面,重點闡釋了包括機場e-道免證通關、港珠澳大橋「無感通關」試點、海關人工智能影像分析大數據系統,以及銳眼計劃,期望在便利市民與旅客之餘,提升精準執法與治安管理效率。

  鄧炳強指出,今年9月底於香港國際機場入境大堂推出e-道新功能,合資格香港居民可免登記、免出示旅行證件或二維碼,以容貌識別技術辦理入境手續。同時,政府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設立全港首個「無感通關」試點,透過人面辨識科技,實現不停頓通關,預計於2026年第二季先向合資格香港居民開放,並按先導計劃成效考慮擴展。鄧炳強表示,該模式無需刷指紋、無閘門,出入境人士「只需直接通行,甚至無需掃碼」,顯著提升通關便利度。

  下季推AI分析系統 助海關執法

  為加強精準執法與清關效率,海關將於今年第四季起在羅湖口岸及落馬洲支線口岸推行「海關人工智能影像分析大數據系統」,並計劃於2027年底前逐步擴至所有口岸。鄧炳強解釋,系統旨在為前線提供執法輔助,並非為了縮短通關時間。現時海關多倚賴人手經驗,引入AI後,將透過分析行為模式與出入境頻次(例如單日或每日多次通關)辨識高風險個案,再決定是否截停檢查。他重申,系統僅分析公開行為,不涉及個人私隱;只有在截停並需進一步核查時,才會調取個人資料。

  此外,政府將提升全港閉路電視系統網絡,每年增設逾兩萬支鏡頭,預計2028年全港合計約六萬支,覆蓋人流稠密及罪案率較高區域,協助智慧管理、加強意外偵測縮短應變時間,並協助加快破案,包括打擊黑工等不法活動。鄧炳強表示,實踐表明,閉路電視在案件偵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已通過監控協助破獲幾百宗案件,成效顯著。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