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爆破英雄朱有芹講述抗戰故事。\大公報記者胡卧龍攝
【大公報訊】記者胡卧龍、丁春麗、實習記者張迪臨沂報道:「子彈從這兒打進去,從這兒出來,自那以後手就伸不直了。」在山東省沂南縣抗戰老兵照護中心「功臣樓」裏,96歲的老兵朱有芹緩緩捲起袖管,露出的彈孔在褶皺的皮膚上格外清晰,他布滿褶皺的右手至今無法伸直,身上仍有兩個彈片尚未取出,這些傷痕鐫刻着烽火年代的功勳印記。
家國恨催英雄膽 15歲少年扛起槍
1944年3月,15歲的朱有芹告別家人,加入抗日游擊隊,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保家衛國的重擔。朱有芹回憶說,他當年之所以參軍入伍,是受大哥的影響。他曾目睹大哥被日軍酷刑折磨、母親驚懼而亡,家破人亡的慘痛讓他義無反顧投身抗戰。
入伍後,朱有芹隨部隊在沂蒙山區開展游擊戰,參與破壞日軍交通線、拔除據點等任務,在硝煙裏快速成長為戰鬥骨幹。因身材高大、訓練刻苦,朱有芹被編入魯中軍區老四團機槍班。機槍班是戰場上重要火力支援力量,也因此成為敵人主要打擊對象。朱有芹在戰鬥中總是衝鋒在前,他多次負傷,卻次次咬牙堅持,「輕傷不下火線」,打完每一場硬仗。
1945年3月的蒙陰戰役,是朱有芹抗戰生涯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戰。那場為拔除日軍在沂蒙山區核心據點發起的攻堅戰中,朱有芹所在的團連夜馳援前線,經過兩天兩夜的浴血奮戰,共殲滅、俘虜日偽軍1300餘人,成功拔掉了敵人的「釘子」。
解放戰爭期間,朱有芹先後參加魯南、豫東、孟良崮、淮海等戰役。1948年7月睢杞戰役,部隊進攻受阻,五名爆破手相繼犧牲。危急關頭,朱有芹主動請纓,身負40斤炸藥衝向敵堡,子彈呼嘯着擦過,他身負重傷,卻憑着一股狠勁向前爬行,接連炸毀兩座敵堡,為主攻部隊撕開了突破口。戰後,他被授予了「爆破英雄」的光榮稱號。
戰鬥中他肩部被手榴彈炸傷,兩枚彈片永久留在體內。後因部隊流動頻繁,朱有芹與部隊失去聯繫,被編入第二野戰軍後勤,1952年復員返鄉務農,默默度過37年。1985年5月,這位英雄在沂南縣被重新找到,同年6月部隊為其補辦「爆破英雄」頒授儀式。
朱有芹一直有個未了的心願:替犧牲的戰友們去一趟首都北京,看看天安門,瞻仰毛主席紀念堂,再親眼看一次升國旗儀式。子女們計劃等到天氣涼爽,便陪同他北行,圓老人這個深埋心底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