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月4日訊 (記者李淇)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討論今年三月的立法會補選安排。選舉事務處總選舉事務主任黃思文表示,3個補選選區約有二百一十萬名登記選民,而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別則約有七千六百名登記選民,預計會設立三百四十個票站,又指會在較大選區附近的體育館及中小學作票站,並多設投票間以抒緩情況。
多名建制派質疑,選管會挑選的補選日期與北京兩會撞期,批評有關人員對國家的意識不足,要求將來在處理同類情況時,要作多方面考慮。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批評,補選日期定在3月11日,與全國人大政協兩會「撞期」,質疑選管會國家意識、敏感度不足,反問是「看通勝」或「擲骰」決定日期。民建聯蔣麗雲質疑,兩會受世界關注,是一個影響全球經濟及環境的會議,補選不應與相關會議相撞,「世界所有國家都重視(兩會),各國代表都會出席該會,為何卻偏要於3月11日補選?好似明知聖誕多人離港,政府是會否揀聖誕補選?」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亦批評補選日期選擇過程是完全不恰當,質疑311補選是政治決定,且九龍西及新界東選區甚至要搞兩次補選,會讓選民無所適從,甚至令部分居住國外的港人需要特地回來兩次投票。她同時關注,去屆選舉出現種種大型民調,懷疑有人用民調的形態以操控選民投票以向,繼而影響選舉結果,甚至出現有所謂「棄保」的策略。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陳帥夫回應稱,重申政府立場,稱明白選舉日子撞兩會的確「無咁方便」,又指日子是由選管會獨立作出的決定,特區政府予以尊重。
有議員亦於會上關注選舉確認書的安排,擔心被「DQ」的議員會否不能再次參選。陳帥夫表示,選舉主任全權決定候選人提名資格是否有效,確認書亦屬考慮因素之一,但同時要考慮簽署確認書是否能真實反映候選人的言行等。
他補充,每名選舉主任會作出獨立判斷,亦可尋求法律意見。另根據最新規定,選民投票前必須出示身份證正本或指定的替代文件,陳帥夫強調,當局將來會就此大肆宣傳,但若有人只攜帶身份證副本,加上其他指定輔助證明文件,如回鄉證等亦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