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致同呼籲監管機構及企業改善「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政策 以符合現實需要

時間:2017-12-15 17:07:10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12月15日訊(記者 王嘉傑)致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公布《2017年香港企業管治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顯示46% 恒生綜合指數(HSCI)成份股公司聲稱完全遵守港交所的《企業管治守則》,較2016年增加5個百分點。反映上市公司對於《守則》遵守、內部監控及風險管理的資料披露情況有所改善。調查報告亦指出,約 97% 的HSCI成份股公司在其年報或另行刊發的「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中討論或提及了相關事宜,相比去年調查結果的80%大幅增加。 



​左起:致同諮詢總監黃美燕;右起致同副管理合夥人夏其才 王嘉傑

  致同比較了472家HSCI成份股公司的2016年年度財務報表,發現87%的HSCI成份股公司將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納入其企業管治報告。不過,企業管治報告披露有關風險管理系統的資訊非常有限,只有30%的HSCI成份股公司披露其採用的風險管理系統的框架或方法。隨着風險管治日益備受重視,公司須採取更有系統的風險管理方法及程序,以減低有礙公司實現目標的風險。然而,調查報告顯示,56%的HSCI成份股公司未有披露用於識別、評估及管理重大風險的程序。恒生指數(HSI)成份股公司及恒生國企指數(HSCEI)成份股公司的披露比率分別為58%及48%,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同時,70% HSCI成份股公司的主席與行政總裁職位分離,並由不同人選擔任。96% HSCI成份股公司的委任董事為40歲或以上;而52% HSCI成份股公司的女性董事比例僅佔10%。 

  對於上市公司的內部監控披露情況有所改善,致同副管理合夥人夏其才表示,根據調查報告結果,約97%的上市公司在他們的2016年年報中提及或討論了ESG,參與程度頗高,期待關鍵績效指標(KPIs)在2017年1月1日起的財政年度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釋」後帶來的改變。認為監管機構和企業應定期檢討及更新現有的ESG政策,以反映最新的金融環境。 

  就《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的相關修訂,上市公司由2017年1月1日起的財政年度須以關鍵績效指標量度ESG的成效,涵蓋環境因素如氣體排放量、資源運用,以及社會因素如就業、員工培訓和勞工標準等。 

  致同諮詢總監黃美燕,建議推廣更完善的披露和實施最佳操作守則,一方面可以確保公司的長期健康發展及持續性,同時亦可保障股東的整體利益。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網絡或資訊科技安全對企業至關重要,調查報告顯示,18% HSCI 成份股公司在年報中提及網絡或資訊科技安全,2015年則只有8%的公司在年報中提及。公司對網絡安全的關注亦明顯提升,HSI成份股公司的披露比率由2015年的34%大幅上升至2016年的52%。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