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潘振聲博士(右)及蘇柱榮博士講述觀賞雙子座流星雨的最佳時間,並建議使用紅光電筒照明以減少光污染\港大供圖
萬眾矚目的雙子座流星雨已於昨日「揭幕」上演,預計持續至17日,下周四(14日)凌晨大爆發!有預測指「爆發期」每小時有120顆流星,不過,香港大學天文學家昨日指出,香港的光污染嚴重,就算是西貢天文公園、大嶼山等本地最佳觀星點,每小時的可見流星數量僅約為20至30顆。天文台預測,下周三晚上有雲,可能影響觀星效果。\大公報記者 湯淩琰
港大物理學系天文學家、「香港夜空光度監測網絡」項目研究主任潘振聲表示,今次雙子座流星雨的高峰期,正值新月,沒有月光的影響,具備全年最佳觀賞條件。雙子座流星雨昨日起至本月17日發生,當中12月14日午夜至凌晨五時是香港的最佳觀測時間,有預測指是次雙子座流星雨的「每小時天頂流星數」(ZHR)為120顆,他稱ZHR是理想化的最高值,由於是次流星雨的預測高峰期是在香港的日間,即使香港完全沒有光污染,每小時可見流星數目最多只有約70顆。
港大天文學家、「香港夜空光度監測網絡」項目經理蘇柱榮稱,香港的光污染嚴重,令可見的星星和流星數量銳減,在視野廣闊及較黑暗的郊區,如西貢天文公園、大嶼山南部,最佳觀測期間,每小時可見的流星數目才有機會達到20至30顆,「在市區,更可能每小時也看不見一顆流星。」
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校長郭志泰回應《大公報》記者查詢時稱,受市區燈光影響,西貢天文公園並不是「完全黑暗」,因此觀測到的流星數目會減少,「比如預測可看到100顆流星,實際上可看到約20顆。」
除了光污染,流星雨最怕遇上厚雲。天文台預測,未來三日大致天晴及乾燥,下周三短暫時間有陽光,夜間多雲。天文台科學主任黎宏駿建議市民,天氣多變,應由即日起日日關注天氣情況。
專家籲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