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熱話/美豆農或虧數千億:渴望中國市場

時間:2025-10-09 05:02:50來源:大公报

  圖:2025年1至8月,中國從巴西進口大豆逾5000萬噸,佔中國總進口量的71%,巴西為主要供應國。圖為今年2月,中企簽署巴西可持續大豆戰略合作協議,強化可持續供應鏈合作。\網絡圖片

  隨着美國大豆進入收穫季節,美國政府正努力安撫因大豆滯銷而面臨巨額損失的豆農。美國商務部長貝森特早前表示,特朗普政府快將宣布對農民,「特別是大豆農民」提供的實質性支持措施。據媒體援引多位消息人士報道,該措施可能包括超過100億美元的農民救助資金,有關討論尚處於初期階段。

  外電報道指,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反噬效應持續發酵,美國農民或將承受450億美元(約3500億港元)巨虧的重壓。一邊是大豆、高粱對華出口暴跌,一邊是化肥、農機成本飆升,曾被特朗普視為「票倉」的美國農民正瀕臨破產,眼巴巴等待白宮救濟計劃「解渴」。這一幕,與2018年如出一轍。有美國豆農坦言,比起補貼,更需要中國市場。\大公報記者 朱燁

  《紐約時報》報道稱,特朗普政府預計最早將於10月上旬推出新一輪針對農民的經濟支持計劃,儘管救助規模與具體機制尚未明確,但當前危機因中國採購銳減更顯緊迫。

  大豆對於美國農業及農產品出口至關重要。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24年大豆以245.8億美元的出口額位居美國農產品出口首位,佔農產品出口總額的14%。中國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去年購買價值126.4億美元的大豆,佔美國大豆出口總額一半以上。據報道,截至今年7月,中國的大豆採購量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5億美元,且自5月以來未再採購任何美國大豆。若中國買家繼續保持觀望,美國今年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額將比去年減少100億美元。高粱出口的下滑更為顯著。去年,中國採購了約13億美元的美國高粱,但今年美國對中國的高粱出口量驟降97%。

  美國百億補貼 於事無補

  共和黨議員估計,此次農民可能需要高達500億美元的經濟支持,遠超2018年的救助力度。當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量暴跌約70%,受此拖累,那一年美國大豆出口額暴跌約40億美元,大豆期貨價格也降至9年來最低水平,給美國農民造成了沉重打擊。為了幫助抵銷這些損失,特朗普從農業部為穩定農業部門而設立的一個基金中拿出了230億美元的補貼。

  中國商務部9月25日應詢指出,關於大豆貿易,美方應採取積極行動,取消相關不合理關稅,為擴大雙邊貿易創造條件,也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穩定性、確定性。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中國進口大豆總量1.05億噸,較2023年的9861萬噸增加643萬噸,增幅6.5%。其中進口美國大豆2213萬噸,同比降低5.7%;進口巴西大豆7465萬噸,同比增長6.7%。2025年1至8月,中國大豆進口總量為7331.24萬噸,其中巴西仍是主要供應國(佔比71.6%),美國佔比降至22.8%。

  據路透社報道,中國已基本完成10月份大豆的採購,11月需求也已預訂約15%,全部來自南美國家。有專家估計,若中國在11月中旬前仍不進入美國大豆市場,美國對中國的大豆銷售損失總量可能高達1400萬至1600萬噸。

  美業界:再過幾個月 回天乏術

  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白明向大公報記者表示,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後,美國政府續推關稅壁壘、「卡脖子」的技術限制、列中國企業入實體清單等單邊主義行為,嚴重破壞中美經貿關係這一「壓艙石」,也惡化美國大豆對華出口的商務環境,可謂「自作自受」。

  伊利諾伊大豆協會市場發展部主任梅恩說:「我們真正想要的是與貿易夥伴保持良好的關係,我們需要的是市場,而不是救助。」美國大豆協會主席之一拉格蘭坦言,若不能盡快達成大豆協議,中國可能會完全放棄美國。「如果再有幾個月的時間,他們就會去巴西和阿根廷種植新作大豆。如果我們不加小心,他們就會完全繞過我們。」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