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內地無現金生活很方便,市民出門一部手機能解決所有事情
國家「新四大發明」移動支付、網絡購物、高鐵和共享單車,改變民眾生活方式,當中的移動支付(又稱電子錢包)甚至揚威海外,登錄歐美、東亞、東南亞33個國家或地區商戶。有資訊科技業界人士和中小企認為,香港的電子錢包發展緩慢,因早年八達通壟斷,未有拓展不同渠道,政府抱殘「大市場、小政府」的原則,坐看香港滯後。香港何時才可以發展成「無現金社會」?政府必須積極擔當推動者角色,盡快落實「快速支付系統」,打通所有銀行帳戶,實現即時跨銀行支付轉帳,促進行業競爭。
「非相對落後 是相當落後」
香港20年前引入八達通,此一電子交易方式曾經哄動全球,但內地的移動支付平台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出現卻比香港早,並迅速改變內地人的消費模式,網上購物、餐廳落單、街市買菜、乘搭公交,拿出手機「掃一掃」即可付款,非常方便。
根據《中國第三移動支付行業研究報告》表示,2016年中國的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58.8萬億元人民幣,非現金支付滲透率達42.2%,正一步一步走向「無現金社會」。
內地中小企以電子錢包交易
相較之下,本港的金管局去年八月,才首次發出10多個儲值支付工具(Stored value facilities, SVF)牌照(即電子錢包),當中的支付寶HK,也只是在今年五月才剛推出,至今連同拍住賞(Tap&GO)、TNG、WeChat Pay HK、八達通旗下的O! ePay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混戰才剛開始。
香港中小企協會創會會長佘繼泉形容「香港(使用電子錢包)不是相對落後,是相當落後!」他舉例,香港的停車場均接受駕駛者以八達通付費,看似已經非常方便,但內地已經「進化」至結合電子錢包,提供一站式的付費服務,在商場訂餐吃飯,以電子錢包獲取泊車優惠。中小企生意往來方面,也漸漸跟電子錢包拉上關係,有從事轉口生意的中小企在以色列訂購種植盆栽工具,透過互聯網轉賣給台灣客戶,也是以電子錢包作為交收,所以推動電子錢包在本港發展,有利中小企。
政策鬆綁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