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油旺逾800幢舊樓,已用盡地積比率,市建局若重建料虧蝕近1380億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趙凱瑩報道:市區重建局的油旺地區研究初步發現,油旺區內現有逾800幢舊樓,已用盡地積比率,甚至達負數,若按照現行模式全面重建,市建局扣除收益後料虧蝕近1380億元,過去賺取的盈餘可能「一鋪清袋」。有市建局非執行董事建議,可靠地積比率轉移解決。
為期兩年的油旺地區研究於今年五月展開,研究面積約212公頃,涉及3350幢樓宇,平均樓齡48年,九成樓齡超過30年,半數超過50年。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日發表網誌稱,首階段已就樓宇年期、規劃布局、人口分布、環境、基建設施和交通容量等進行基準研究。
研究初步資料顯示,大部分樓宇建於1950至1960年代,當時建築物發展密度以容積比計算,與今天計算方式不同,建築物一般體積大、單位密密麻麻、樓宇距離窄,空氣流通情況差。
當中,約837幢樓宇已用盡地積比率,或已達負數,超出現行城市規劃和法例框架准許的發展密度限制。市建局若要符合該區的分區計劃大綱圖、建築物條例、環境及通風等法規要求,重建有關舊樓,扣除收益後或面對近1380億元的財務虧損。
韋志成指出,即使不拆卸重建,只為區內3000多幢樓齡逾30年的樓宇復修,約每10年復修一次,也未能延長樓宇壽命,涉及投放金額為每平方呎約千多至二千元,是現時一般公共地方復修金額10倍或以上,難以期望舊樓業主自掏腰包復修。
市建局非執董黃遠輝接受《大公報》記者查詢時稱,佐敦道文英樓、西灣河太安樓等,現都面對地積比率用盡的問題,要確切解決問題,仍需待詳細的顧問研究報告出爐,再作探討,但他不排除可靠跨區地積比率轉移,為舊區提供更多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