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私營龕場下月便開始申請牌照,政府早前公布兩項措施為發牌鬆綁。有團體批評,鬆綁讓龕場「佔盡着數」,違規還可享優惠,發牌門檻變低,非常不公道。同場的私營骨灰安置所發牌委員會副主席葉國謙承認,放寬會令營辦者得益,但亦有可能要有先人的遺屬支付金錢,或出現放棄經營,要處理轉移骨灰問題。
行政會議通過將擴闊免補地價的資格,由1990年以前已存在的龕場,推遲至2014年6月18日。各界關注骨灰龕法案大聯盟召集人謝世傑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批評,要求補回地價目的是追回龕場違規經營時所得的利益,但新措施令庫房收益減少,是要市民「倒貼(龕場)做生意」。
至於豁免今年6月30日前已經售出、但未獲城規批准改劃的龕位,提交區內交通影響評估措施,謝世傑認為是抽起了發牌最難的一關,形容政府是「提供種種便利,讓私營骨灰龕場不需面對違規問題。」
但葉國謙回應,要考慮消費者的處境。如果要龕場以現時水平補地價,數目龐大,經營者不可能補到,「羊毛出在羊身上。」先人親屬可能要付錢;若龕場不能繼續營運,遺屬需取回骨灰或政府處理轉移。他說,根據《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要求,龕場仍要做很多改善工作,才能符合法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