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珠澳橋不會成為大白象」

時間:2017-11-21 03:15:10來源:大公網

  圖:港珠澳大橋海上人工島建設正進入收尾階段/大公報記者方俊明攝

  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工程幾經波折,將於今年底建成。近期坊間又再流言四起,質疑大橋將車流量不足,會淪為「大白象」。兩地專家學者接受《大公報》訪問時紛紛表明,對大橋流量表示樂觀,相信在粵港灣大灣區規劃之下,兩地聯繫有增無減,單憑現時情況斷言大橋流量並不公道。廣東省有關交管部門負責人亦表示,香港跨境私家車使用港珠澳大橋入粵申請條件較目前其他口岸大降,包括擴大了申辦對象範圍,而接下來兩地部門仍會根據通車現狀進行政策完善,探索更便捷和充足流量模式。/大公報記者 方俊明 盧靜怡 陳卓康

  反對派政黨和民間團體過往多次針對港珠澳大橋自造議題,包括:大橋經濟效益成疑,過境車輛配額制度令流量遠遜預期;採用「單Y」而非「雙Y」設計,將來連接深圳和中山的「深中通道」通車後,令香港「邊緣化」等等。特區政府今年中宣布調低大橋通車流量預測,更被有心人大做文章。

  鄭天祥:珠三角發展帶動港經濟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接受《大公報》訪問稱,不擔憂出現短期車流量較少的問題,因為大橋本身就是旅遊的熱點和高峰點,通車後會有一段熱度。「但要維持新鮮度,就需要三地政府作出相應政策,將車輛和客流常態化,會有足夠運量。」他續說,「過去在港珠澳大橋規劃時,大家都認為通車後,香港會帶動西部沿海地區的發展。但以今天珠江西部發展情況看來,這裏可能不是需要靠香港投資,反而能拉動香港經濟發展。」鄭天祥認為,對於珠三角的開發和發展,對能源、基建等,都會給香港的服務業和人才大量機會。

  廣東省有關交管部門負責人向《大公報》表示,香港跨境私家車使用港珠澳大橋入粵申請條件較目前其他口岸大降,包括擴大了申辦對象範圍,除了港澳等境外到廣東投資企業外,今次政策還放寬了港澳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申辦範圍,並包括曾向內地善心捐款的海外華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兩地部門接下來仍會根據通車現狀進行政策完善,探索更便捷和充足流量模式。現時香港跨境私家車使用港珠澳大橋進入廣東省的新申請,首批名額暫定3000個。該負責人解釋,這是結合其他粵港跨境口岸通行情況以及香港企業等需要,對港珠澳大橋有提早調查,也較西部通道等粵港車牌申請名額放寬了很多。

  劉佩瓊:便利貨運往珠江西部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認為,單以現時香港往返珠海澳門的流量推測港珠澳大橋的流量並不全面,因大橋可分流部分陸路口岸,分流來往經羅湖、皇崗、福田陸路口岸前往珠江西部的港人,亦吸引更多港人取道陸路前往,香港作為空運樞紐和主要的轉口港,港珠澳大橋可便利貨運前往珠江西部。她指出,隨着深圳經濟高速發展,產業和人口東移,帶動中山、珠海一帶等縣市的發展,而兩地人民交流日益頻繁,在虎門大橋與港珠澳大橋之外多建一條深中通道,三橋各自定位,優勢互補,更有利大灣區互動發展。

  特區政府2009年估算,大橋項目對三地的直接經濟效益,主要來自因大橋建成後所產生的運輸成本節約、運輸時間節約及誘增交通量效益,而由於有了連接珠江三角洲西部及香港更直接的道路而在三地誘增的投資,帶來的間接效益更是難以量化。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近日於一個有關大灣區規劃的研討會上亦表示,香港與珠海經貿、投資和文化交流等領域非常密切和頻繁,不少香港人有在珠海置業,港珠澳大橋落成後,大灣區內的交通聯繫將進一步改善,往來不同城市的時間可大為縮短,並將珠三角西部納入香港三小時車程可達的範圍內,有助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流及物流,為港珠澳的旅遊、金融、商業及物流業等不同範疇帶來大量發展機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