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從特朗普訪華再看中華文化的靈魂和自信

時間:2017-11-14 03:15:13來源:大公網

  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後第一次訪華,引發全球廣泛關注。因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的國家元首握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元首會晤,也是兩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國家元首會談。中美兩國最高層的一舉一動,牽動着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敏感神經。難怪在特朗普訪華前,我國外交部稱將按「國事訪問+」的規格接待。

  塵埃落定,驀然回首。會發現這次特朗普訪華確實不同尋常,最大的「爆點」是簽下了2535億美元的「超級大單」,刷新了世界紀錄。而最大的亮點,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接待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婭參觀故宮。訪問不是從歡迎儀式開始,而是先從了解中華文化開始,這種突破常規的安排正是「國事訪問+」的題中要義,體現了我泱泱大國、泱泱民族的文化靈魂和文化自信。訪華期間,無論是從特朗普發的推特,還是他向習主席展示其外孫女用漢語朗誦《三字經》的視頻,都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的非凡魅力。

  「和」是中華文化的靈魂

  特朗普訪華,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小事件,但從中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的不朽靈魂所在、強大自信所在。

  先從一個「和」字認識中國。特朗普訪華的這個細節寓意深刻─

  習主席夫婦親自陪同特朗普伉儷參觀故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一路走來。三殿名字都有一個「和」字。特朗普說:「中國有三千年的歷史。」習主席糾正:「是五千年。」特朗普又說:「埃及有八千年歷史。」習主席說:「世界文明古國唯一沒有『斷流』的是中國,我們還是原來的人,黑頭髮黃皮膚,我們是龍的傳人。」

  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為什麼能夠生生不息、綿延至今?奧妙就在於一個「和」字。我們是炎黃子孫,炎帝和黃帝都是遠古時代的部落首領,兩個部落當初打得不可開交,但最終合二為一,攜手合作。再看一千多年前的東晉時期,「五胡亂中華」令中原大地狼煙四起,但「五胡」最終融入中華民族;元代的蒙古人統一中國、清代的滿人統一中國,最終同樣是融入了中華民族。「君子和而不同」、「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以和為貴,協和萬邦」、「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和」文化貫穿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和」文化如同一個巨大磁場,形成強大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和」文化也是一個巨大熔爐,讓一堆亂石最終融化、凝結,成為一塊堅硬的鋼鐵。

  習主席對特朗普說:「我們是龍的傳人。」龍是什麼?西方人可能很難理解。其實,世上本沒有龍,龍的形象是「和」文化的符號。遠古時代的部落信奉的是蛇圖騰,在部落融合的過程中,各個部落的圖騰被添加到蛇的身上,才有了龍的形象:蛇的身,駱的頭,馬的臉,魚的鱗,鷹的爪,虎的掌,鹿的掎角,鳥的翅膀……龍是組合而成的形象。龍的傳人數千年來信奉「和」的理念,堅信只有融合,才能進步,一路走到今天。由此可見,中華文化的靈魂,盡在一個「和」字!從這個「和」字,特朗普了解了中國,美國民眾熟悉了中國,國際社會喜歡上了中國。

  文化自信是前提和基礎

  文化先行,潤物無聲。特朗普訪華的一些看似「閒筆」的活動值得品味─

  習主席夫婦與特朗普伉儷閒庭信步,太和殿參觀、寶蘊樓茶敘、暢音園看戲、文物院修復國畫,彭麗媛和梅拉尼婭還走到小學生中間,與小朋友一起畫國畫……美國總統夫婦被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折服。

  文化認同,是政治經濟社會認同的前提和基礎。文化自信,也是方方面面自信的前提和基礎。習主席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習主席還多次論述:「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五年來,習近平中國外交新思想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主張。比如: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傳遞出中國願意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的信號;比如:堅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構建新型大國關係,表明中國的崛起不會挑戰傳統大國的地位,將會與傳統大國和平共處;比如: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彰顯中國的崛起,決不會以鄰為壑;比如: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闡明中國始終把發展中國家當成好朋友、親兄弟,等等。這些新理念、新主張都體現了「和」文化的精髓,視各國為夥伴,而非對手;視發展為共贏,而非攫利。這才是大視野、大胸懷、大格局、大境界!

  有新思想、新理念、新主張的引領,中國對外開放的新舉措受到世界各國熱誠歡迎。五年來,筆者有幸緊隨習主席大國外交新思想實踐的腳步,在許多重要國際會議和習主席出訪的國家,親眼目睹習主席被各國領袖、各國民眾所歡迎擁戴的感人場面。這裏舉個例子:習主席於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得到這些國家民眾的廣泛認可,聯合國大會也一致通過決議呼籲各國積極推進。愈來愈多的事實將印證:「一帶一路」一定會是商貿之路、交流之路、和平之路。文化的力量,由此可見一斑!

  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唱中文歌,背《三字經》。美國「第一家庭」的中國情結讓人難忘─

  到北京不久,特朗普用平板電腦向習近平主席伉儷展示外孫女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經》和古詩的視頻。透過新聞畫面,全世界都看到了這一生動情節。這是對習近平主席夫婦的敬重,是對中華文化的尊重,更折射出中華文化影響力日益增強的事實。

  文化自信,不僅僅是認識到自己的文化是優秀的,還體現在要有底氣、有能力、有渠道去傳播中華文化,提高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五年來,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速度加快、覆蓋面擴大、手段多樣、效果明顯。截至2016年底,全球140個國家(地區)建立512所孔子學院和1073個孔子課堂,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主陣地。此外,中國每年的出境遊客達到一億多人,每一個人都是「親善大使」;「中國製造」覆蓋五大洲,每一個產品都是文化載體;中國的文化產品輸出也愈來愈多、愈來愈豐富。而中國的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一項項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也讓世界不得不關注中國、了解中國。這一切,讓世人認識到中國是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國家、一個和善可親的國家、一個有無窮發展潛力的國家。

  千百年前,無論是西部沙漠裏的叮噹駝鈴,還是東南海域上的浩浩風帆,都是為了開拓合作之路、和平之路。今天,中國倡導和推進「一帶一路」,其根本宗旨也是為了鋪就合作之路、和平之路。此次習主席邀請特朗普訪華,同樣是為了「合作共贏」。正如習主席所說「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擁有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條件。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香港不能缺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應進一步增強國家觀念、民族觀念、核心觀念,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本文作者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港區上海市政協常委)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