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曾憲梓故居,香港學子聆聽講解員講解,了解曾憲梓家族的歷史。
廣東梅州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擁有豐富的華僑資源,素有「世界客都」「華僑之鄉」美譽。曾憲梓故居就坐落在梅縣區扶大鎮珊全村,距今已有百年歷史。8月22日,參加范長江行動的香港學子來到曾憲梓故居。故居佔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共有房屋23間,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圍龍屋。前有禾坪,中間是二進的三間堂屋,形態呈前方後圓,掩映在幾棵高大茂盛的香樟樹和相思樹之間。
曾憲梓故居堂號為「三省堂」,來自其祖先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上堂正中央,懸掛着曾憲梓及其母親的畫像。堂內其他房間內,還有一些遺留下來的舊物。整個故居平面布局簡單,突出了客家建築裏的天井庭院,天地人和,連廊相通。如今,沒有遊客參觀時,看守故居的族人,會在門廊泡上一壺茶,村裏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也會過來,一起喝茶聊天,時光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從前。
曾憲梓故居每年都會吸引着數以萬計來自海內外的遊客,前來參觀的遊客,嘆服曾憲梓先生的滿腔愛國熱情,欽佩曾憲梓先生對家鄉教育事業的鼎力支持,或是對曾憲梓先生的經商之道感興趣。
「來故居參觀的人,基本都是自發前來的,帶着對憲梓伯的無限敬仰。」故居看門族人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有時憲梓伯做的一件小事情,卻改變了當地人的生活。比如有遊客提到,當年梅江河上游沒有橋,往來的村民只能靠渡船,一來危險,二則不便利,「後來是憲梓伯捐資400萬元在那裏建起了憲梓大橋。」這位族人說,當年曾憲梓有空就會回家鄉來看看,「現在憲梓伯的兒子也是,心裏有家鄉,經常回來。」/大公報實習記者肖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