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紅隧獅隧擬加價 西隧減費

時間:2017-11-14 03:15:12來源:大公網

  圖:政府完成「六隧分流」初步研究評估,建議需上調紅隧及獅隧收費

  過海隧道擠塞問題困擾多年,政府完成「六隧分流」初步顧問研究評估,建議紅磡海底隧道與獅子山隧道加價,並應針對私家車、的士和電單車這三類車輛「開刀」增加收費。政府並會與西隧專營公司商討,提供公帑補貼,從而令西隧減價,但當局表明不排除未能與西隧達成協議。顧問研究並建議,考慮在星期日、公眾假期與平日有不同收費。

  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政府去年中委託顧問公司,研究三條過海隧道(紅隧、東隧、西隧),及三條陸上隧道(獅隧、大老山隧道、尖山及沙田嶺隧道)的交通流量分布。運輸及房屋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指出,過海隧道流量不均,紅隧與東隧長期塞車,西隧則未達設計流量,三條陸上隧道的車流量也不均。若隧道收費不變,預計2021年,六條隧道繁忙時段的交通流量將飽和,西隧只是略為高於容量,有空間接收其餘兩條過海隧道的車龍。

  報告指出,東隧減價與紅隧看齊、劃一三條過海隧道收費等過去提出的方案,都無助減輕海隧塞車問題。紅隧及獅隧收費由1999年至今,18年來無加價,紅隧及獅隧位處中央,但收費最低(紅隧收費8元至30元、獅隧一律收費8元),必須加價,並減低其他替代道路的收費。

  向私家車的士電單車「開刀」

  西隧專營權將在2023年8月屆滿,政府會與西隧專營公司討論公帑補貼,令西隧費用下調,但不排除未能達成協議,屆時隧道費調整方案或只能涵蓋餘下五隧。西隧回應時指,至今未收到政府提出任何建議,公司在商業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持開放態度。

  報告亦建議政府考慮調整收費時,重點調整私家車、的士和電單車收費,因為這三類車是「私人化交通工具」,但佔所有隧道總容量的73%。行走固定路線的公共交通工具,報告建議不要對其加價。在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等交通流量較低的日子,實行與平日不同收費的方案「較為可取」。

  對所有方案持開放態度

  運房局局長陳帆昨晚會見傳媒時稱,部分隧道流量現已超越設計頂峰,部分隧道則有空間容納更多車輛,認為須透過調整收費,達至分流。當局會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交代具體方案,聽取議員意見後,決定加幅細節,強調對所有方案持開放態度。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成員陳恒鑌贊成報告建議,認為其他過海隧道擠塞時,西隧仍暢通,隨着中環繞道落成,補貼西隧能讓交通載量有更好發揮,他建議分流時應避免為西隧帶來擠塞。另一成員田北辰擔心,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有機會令駕駛者在較便宜時段前後加速,造成危險。他認為不應只補貼西隧,應將三條過海隧道一併調整價格。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