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凡進入工場重地者須先通過「風淋間」,以隔絕室外污染物
每隻陀飛輪擁有數百個零件,必須經過上千個工序始能面世,單是檢測便需花上兩個月,過程極其嚴謹。今次小記帶你走進平日不對外開放的萬希泉柴灣自家工場,細看陀飛輪組的檢測工序。
首先闖「風淋間」。「房間」兩邊設多個圓形旋轉噴嘴,以噴出微風吹走進入工場者身上塵埃,隔離室外污染。
然後,看到「坐鎮」工場的三位師傅。他們負責裝嵌陀飛輪的「靈魂組件」——機芯,並為陀飛輪進行一系例檢測。工場內備有多個檢測儀器,其中一個儀器是模擬人戴上腕表的動作,通過正、反、左、右、上、下六方位六個方位擺動腕表。僅此步驟就要花一星期,若腕表經師傅檢查後,發現走時誤差超出正負十秒的標準,需再調整,步驟須重頭開始。
除了檢測腕表的準確度,工場亦會進行表殼的防水測試。將腕表放進測試儀器內,儀器便會注入不同程度的氣壓,測試手表能否防水,若未能「過關」,又要再度落入師傅手中再作調整,之後再接受測試。
通過多道檢測、證明合格的陀飛輪腕表,就會進入最後工序,亦即是作表面打磨,完成後便會送往包裝,推出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