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私人住宅總潛在供應持續十二季度上揚下,終在發展商「發狂」賣樓中宣告升勢斷纜,按季微跌約1000伙至9.7萬伙。不過,隨時動工土地的供應量卻首次衝破3萬大關,達3.1萬伙,是2004年有紀錄以來的新高數字,業內預計未來供應增加的趨勢不變。
大公報記者 林志光
運輸及房屋局昨日公布一手私人住宅最新供應數字,未來三至四年的總潛在供應量,經過三年半的持續升勢,在今年第二季達9.8萬伙有紀錄以來的新高後,上季出現輕微調整,按季微跌1%,稍回至9.7萬伙,仍是2004年以來的次高位置。
長實:升勢中斷影響屬輕微
根據該局的數字顯示,累積已售樓花單位已連升五個季度,且均維持逾萬伙銷量,上季更升至1.7萬伙,按季多1000伙,是2004年以來新高;而建築中的單位則按季跌3000伙,至7.4萬伙,而落成未售單位按季只多1000伙,至9000伙,上述數字,反映過去一季發展商賣樓成績理想,令上季未售樓花及現貨單位急跌3000伙至6.9萬伙。
縱使政府仍維持穩定的供地政策,截至上季底已批土地並可隨時動工的項目,所涉單位量按季再添2000伙,至3.1萬伙,創紀錄新高,然總潛在供應仍要微減。
運房局發言人解釋稱,有關供應數字變動,主要是因為個別項目的發展期較預期長,所以被暫時剔除於未來三至四年的供應量。事實上,由於每季新增發展項目的狀況、規模、發展期等均有差別,加上一手住宅成交量亦會隨市況升跌,故預計供應量在季度之間有所變化是正常現象。隨着政府持續有序地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相信未來三至四年的私人住宅預計供應量將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長實(01113)執行董事趙國雄回應潛在供應升勢中斷時稱,新供應按季跌幅只約1000伙,算是輕微,不會影響整體樓市走勢。而本港經濟基調只要持續好景,地產後市仍會理想發展。遠東發展(00035)地產發展部總經理朱寶林認為,供應數字出現短暫的升跌意義不大,發展商分析樓市是要看大趨勢及大經濟數據,他指政府是會持續增加土地供應,市民入市與否則要視乎個人能力及要小心息口上升。
由於本年度土地供應主要來自發展商透過換地及修改地契,將所持土地轉作住宅發展,過去兩季已有逾1.3萬伙來自私人市場,其中新地(00016)在屯門54區及西貢十四鄉兩個超大型項目,便約達9000伙,發展年期便長達七至八年,相信此是運房局將上述暫時剔出計入供應量的項目,只要未來將有關項目納入計算,潛在供應便可大增。
753呎以下單位佔約75%
此外,運房局指出,在9.7萬伙中,估計有7.27萬伙的單位實用面積是753方呎以下的中小型單位,較第二季多800伙,佔整體供應量約75%,按季升一個百分比。此亦反映未來會有更多單位適合上車客選擇。